骨幹教師送課下縣(區)活動心得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要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讓學生真正地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我所聽到的每堂課都做到了上面所提到的這一點。當然,他們的方法卻各有千秋。

第四,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1,傳統教學模式只注重教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而在這十幾節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是重要的參與者,教師則成了引導者、組織者,能使不同程度學生的閱讀感受得到發揮,教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共同完成整節課的。

2,實現了語文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真正統一。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選擇,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觀念。這些課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得也很好。

1、教學的民主性 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2、.教學的體驗性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由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崇尚個性化的理解,注重體現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

3,“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素質教育之首。這些課能關注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佳句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僅僅是學習知識是不夠的,更重要是我們要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老師們都做到了。

讚嘆、稱頌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如何才能像這些老師們一樣成為學生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如何才能讓課堂有如此的魅力,讓人輕鬆度過還意猶未盡?如何讓學生樂此不疲、有說的欲望?通過此次聽課,我明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1、像專家們所說,充分調動學生資源,讓學生互學;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參與教學。2、吃透教材,深入研讀教材,了解所教課文內容與背景。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3、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已穩定的教學風格。提高自己的駕馭課堂教學能力。4、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說,教學生把話說完整,說得有條理。5、在課堂上多設計互動的成分,讓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真正體現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本次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也長不少見識。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教學的膚淺和封閉,課堂教學效率低,教學方式單一。對語文教學有點灰心茫然的我,通過學習讓我明白了語文教學的重要,可以給人精神力量、給人心靈陽光、給智慧翅膀……雖燃我的文化低蘊不夠、不深,但是勤能補拙啊!我要以積極向上的態度迎接挑戰!教學是一份真情、一份投入!儘管我才剛剛起步,不過我會不屈不撓地頑強地教好語文!我不教語文,怎么知道我沒有教好語文的才能呢?我想每一件事情,只要願意去做,那每分每秒我們都覺得是精彩的故事,所以我以後將會用發現故事的慧眼去工作,它會讓我浮躁的心變的淡然一點;用傾聽故事的雙耳去工作,它會讓我世故的心變得爛漫一點;用演繹故事的心情去工作,它會讓我的生活變得充實而快樂。也許我十年,二十年在教學、學術上都不能成為名師,但我都會快樂微笑地面對。我會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努力地去做好一名語文課老師。終於不用在模糊不清的邊緣徘徊了,終於找到了方向,從現在開始就讓我的教育生活變得厚重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