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胡錦濤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體會

胡錦濤同志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立德樹人,是黨中央三代領導人的共同心愿。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曾先後反覆強調學校要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風華正茂,最富有創新活力的“四有”新人。現在,我國已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全國各人民正在為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第三步戰略目標而努力奮鬥。在這個時候,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就是人才競爭的情勢下,胡總書記再次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對於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立德樹人,就要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和創新,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著力提高教育質量。當前,在學校教育工作中,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三種傾向——

克服“抓好放差”的傾向,面向全體學生,全面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兩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張“有教無類”,認為弟子不分尊卑、窮富,都有享受平等教育的權利,現今我們更應該為公平教育的實施而努力,那種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而重視“精英教育”,卻歧視乃至放棄“差生”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克服“知與行脫節”的傾向,堅持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在引導學生刻苦學習各門功課,打好知識基礎的同時,要積極組織他們參加各種有益於增長知識、增長才幹的實踐活動,磨練意志,砥礪品格,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逐步學會把知識套用到實際中去。

克服“重智輕德”的傾向,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誠然,向學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是學校的一項主要任務,但切切不可忽視德育,因為德是做人之基,只有樹立崇高理想和遠大志向,從小打好思想道德基礎,學習才有動力,前進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如果有才無德,即使學有所成,也不可能成為真正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學的根本問題是教員問題。能否堅持立德樹人的關鍵取決於教師的素質。廣大教師只有按照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四點希望”去做,愛崗敬業、嚴謹篤學、勇於創新、崇尚科學、淡泊名利、志存高遠,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本領,才能在改革和建設的實踐中努力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