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方誌敏精神,爭做人民滿意教師

作為農村中學的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根植於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感,對學生成長的責任感,對祖國的前途、民族的未來的責任感而產生出來的一種對自己職業的深厚的感情。有了這種深厚的感情,就能增強信念,樹立信心,並下決心把畢生的精力獻給這項神聖的事業;就能永不滿足,不斷探索、刻意創新;就能想學生之所想,急家長之所急,滿腔熱情地關愛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就能嚴格要求自己,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無私奉獻。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嘔心瀝血,以教為重的精神教育著我;現代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教幾十年,始終安於“粉筆生涯”的獻身精神、鞠躬盡瘁的高尚情懷激勵著我,增強了我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我愛我平凡而又神聖的職業。我願作紅燭,我甘為人梯,我願在這個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辛勤耕壇。古人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林;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塑造靈魂這一神聖的使命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默默的奉獻是職業賦予我們的責任。談到奉獻,我認為:奉獻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是一種為了國家、社會和他人利益而自覺自愿犧牲自身利益的精神,社會需要這樣的精神,我們應該弘揚這樣的精神。但是,我們還要進一步認識到,奉獻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方誌敏同志一生都在奉獻,奉獻精神是方誌敏人生觀的核心和靈魂,綜觀方誌敏的一生,無處不體現出他為共產主義崇高信仰而為之奮鬥的奉獻精神。把奉獻的精神落實到奉獻的具體行動上,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自覺主動地在本職崗位上恪盡職守,盡職盡責,有一份光,發一份熱。奉獻,不一定都是驚天動地的;奉獻,有時只是舉手之勞;奉獻,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參與。因此,弘揚奉獻,就需要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盡職盡責做起,在盡職盡責中得到升華。在盡職盡責中奉獻,在奉獻中盡職盡責,應該成為我們自覺的共同選擇。

恪守職業道德,弘揚奉獻精神,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在自己的崗位上,以優秀教師為榜樣,恪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以學生為本,以誠信為本,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每天多給學生一個微笑,多表揚學生,多反思自己,多與學生溝通與交流,不管是在教學崗位上,還是在非教學一線上,都要對學生的終生髮展負責。工作上要任勞任怨、不計得失、踏踏實實、埋頭苦幹、不為名、不圖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具體行動作出奉獻,努力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十一世紀呼喚著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呼喚著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也呼喚著高尚的師德修養。江總書記《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是高瞻遠矚、語重心長的。不錯,教師擔當著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才能振興教育,也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愛是教師美麗的語言,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正如某中學校訓所言:愛護自己的孩子是人,愛護別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們每位教師都是“神”,那么,我敢肯定師生關係始終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 恪守教師職業道德 弘揚奉獻精神乾工作,我們用心血澆灌出來的花朵將是燦爛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