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護嗓學習心得體會

教學多年,作為教師如何用嗓子,想過,但沒有細細查詢過,更不要說科學護嗓了。長期以來,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量的需要用到嗓音,且往往會因為使用的方法不夠科學,只用不養或只用不練,或者其他一些病理性原因,造成嗓音的質量下降,講不響,講不長,甚至於沙啞失聲,給工作和學習帶來不便,深感作為教師的嗓音的重要性。

現在學習了正確的課堂發聲觀念與基本方法,感覺自己從教以來,一直存在問題。一是發聲用嗓子;二是身體不放鬆,總是很緊張;三是發聲音量太高。所以造成這么多年下來,嗓子一直是以病態存在,經常會發乾、發澀、紅腫、疼痛等,慢慢地變成慢性咽炎。有的時候甚至聲音都發不出來,一感冒,嗓子就啞,好難受啊!課堂中為了能學生聽到,更扯著嗓子說話,結果問題越來越嚴重。

所以我們要科學護嗓,那么學習科學護嗓方法。因為正確的發聲是在身體自然舒適的基礎上,積極調動身體各發聲器官協調運作,達到洪亮、飽滿、圓潤的聲音;準確、清晰、靈活的咬字吐字;大方得體的語言表達。所以我覺得自己要做的是:

一、均衡用力,做到肚子、笑肌、軟齶使勁,肩胸、喉肌、下巴放鬆。在實踐過程,還是覺得自己的方法有問題,不過我會繼續努力訓練的。

二、音量與音高適中,儘量讓自己不要吊著嗓子說話。自己在講課的過程中,儘量控制自己的聲音,不要過高過低,放鬆嗓子,及時做到休息,調整用嗓方法。

三、用笑的氣息,儘量放鬆自然。平時有空多練練笑,開懷大笑,既練了嗓子,又愉悅了心情,一舉兩得。

四、用肚皮說話,眉心出聲,以腰腹部為主,將身體各器官的力量調動起來。練習了,真難,但是我會用心練習的。

五、用腰腹部發力來使言語表達力求平易親切。

總之,自己要經常注意保養自己的嗓子,養好的自己身體。因為現在每年的體檢,教師的職業病最嚴重的是慢性咽炎,嗓子乾啞,痛,紅腫。所以,我覺得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也很重要。每天多喝水、多吃水果,儘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並且每天深呼吸,同時要加強鍛鍊身體,要多運動,強健的體魄也是發聲好的前提,並能很好的提起自己的氣息。不然說話總感覺有氣無力,有時候氣都緩不過來,就開始不停咳嗽。所以鍛鍊身體,互好嗓子。

通過學習,知道了自己用嗓的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與生活中,要運用這些正確的方法修正自己的發聲。只要行動了總會有所改進。希望今後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注意自己正確的發聲,保護好自己的嗓子,也為了自己的身體,好好鍛鍊身體,只有身體強健了,協調運作,才能發出更美妙的聲音。讓我們一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