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育兒心得3篇

育兒主要指的是對0~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幼兒教育是學前育兒教育或說早期教育的後半階。本文是幼稚園的育兒心得,僅供參考。

幼稚園育兒心得一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寶貝。我們都盼望著他們健康快樂、茁壯成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老師,父母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自從有了孩子,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艱辛中透著甜蜜。看著女兒一天天地長大,我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育兒經驗和知識,以下是一些心得體會

一、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談舉止時刻在影響孩子,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彆強,身教勝於言教,家長要以身作則。只要是我們答應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不能敷衍了事。我們跟女兒說好,不可以亂丟垃圾。記得有一次我把用過的餐巾紙扔在茶几上,她就當場指正我。遇到這種情況我就跟她說,以後請做好監督,這樣她每次都會主動將果皮紙屑扔到垃圾桶里。

二、養成好習慣

1.講道德,懂禮貌,辨是非

個人品德就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基礎,教育孩子講道德要從自身,身邊做起,使其從小尊重長輩、友愛他人,雖然孩子現在不是很主動叫人,但是較以前有所進步。正確對待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並沒有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判別事物對錯的觀念。要捨得批評孩子,但要掌握好批評的火候。

2.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

以前,我們給女兒買了很多故事書,基本上每天睡覺前給她講,講完一個都會告訴她故事中的小道理。由於她還小,不認識字,想要讓她讀給我們聽,就相當困難了,所以我們給她買了《寶寶講故事》之類的書,請她看圖自己編故事講給我們聽,讓她逐漸養成主動看書的習慣。

現在有時候她可以自己一個人坐在那裡靜靜看一個小時的書呢。智力的投資時必須的,不要看孩子還小,她在這方面的成長會讓家長覺得神奇。

3.杜絕偏食、挑食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這樣的話“我家寶貝只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不喜歡吃魚啊什麼的”。我們要知道孩子其實什麼都吃的。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說法呢?其實還是幼兒時期家長遷就造成的。因而我們要特別重視幼兒期的偏食、挑食。讓孩子杜絕偏食、挑食,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每次吃飯時都要對每個菜都表現出很好吃的樣子,如果我們家長自己表現出不太想吃的話,孩子肯定對這些菜大打折扣。如果孩子一個勁地只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那么家長就應該把此菜收起來,而不應該對孩子遷就,因為這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4.讓她幫忙做些事情

現在的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個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應該培養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我們不能陪著他們一輩子。我們在家就會讓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刷牙洗臉塗面霜;幫忙晾衣服、疊被子、端凳子等等。當然有時你可能會不捨,會心疼,但是只要堅持下來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現在她只要是自己的事情都會搶著自己乾,我們幫她,她還要生氣。

三、多讚美,多鼓勵,從小樹立自信心

孩子的很多事情看在家長的眼裡有時候會覺得很微不足道,甚至會覺得可笑,但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是成長的過程,我們要時刻肯定孩子,幫助孩子做得更好。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大拇指,都會給孩子們帶來心靈上的鼓勵,從而使他們更加敢說、敢做,信心十足的去面對任何事情。每次當我們肯定她的表現時,她都會流露出一種自豪和滿足的神情。我們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四、多參加一些活動

小孩子天性就是愛玩,我們不能為了圖省力而不讓孩子幹這個、乾那個。這樣會抹殺掉孩子很多能力。還會限制孩子很多發展的空間。活動可包括一些興趣,如繪畫、跳舞、彈鋼琴等,也包括旅遊、戶外活動、交朋友等,還可包括體育鍛鍊。但是要注意的是要堅持,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也要注意不要強加給孩子家長自己的要求。

五、賦予孩子行使選擇的權利

在前面一點也提到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強加給孩子,要讓孩子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這也是對於孩子的一種尊重,因為孩子作為一個個體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尊嚴的。不能覺得孩子還小就剝奪孩子的這樣權利。如果過分的強迫孩子服從自己反而會是孩子產生逆反的心理,使孩子心理不能健康成長。而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可以讓孩子認識自我,對自我能力得到肯定,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晚上睡覺前講故事,我們都會讓寶寶選擇今天要聽幾個故事,她就會說兩個或者五個,然後聽完她就會很自覺的睡覺了。因為她覺得這是她的選擇。

六、加強安全意識教育。

現代社會到處都存在著安全隱患,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培養孩子自己的安全意識,加強這一方面的教育。唯有孩子的安康,才會有家庭的幸福。在適當的時候以恰當的方式給孩子培養安全意識,並根據不同的成長階段以及面臨的不同環境而教他們一些遇到危險時求安求生之道。在這裡我們要感謝幼稚園,在入學不久就開展了安全月系列活動。通過參加活動,他們形成了一定的安全意識。

初為人父,初為人母,也談不上什麼經驗,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心得體會。最後我希望與各位老師和家長多交流,讓我們共同攜手努力,為孩子能健康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孩子能夠幸福、快樂。

幼稚園育兒心得二

我今年29歲,外企職員,寶寶今年3歲半,在小區的幼稚園上中班。我性格比較開朗,喜歡打扮得很乖巧,每次和寶寶手牽手出去玩的時候總被別人當成寶寶的姐姐。其實在平時生活中,我一直把自己當做寶寶的姐姐和玩伴,和她一起玩耍,一起瘋狂,一起搶零食吃,一起穿印有大嘴猴、喜羊羊、米老鼠等動畫圖案的衣服……

童年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美好的,每次聽到寶寶咯咯的笑聲時我總會想起我的童年,那時沒有上幼稚園,沒有什麼英語/美術/音樂等培訓班,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和小夥伴一起玩,無憂無慮,沒有任何壓力。所以,現在我也希望寶寶能在快樂中成長,在她的童年中有任何的憂慮和壓力。

讓寶寶在快樂中成長是我的理念,但也並非任由寶寶成長,不對其進行任何的教育和管制。在幼兒階段,我不強迫寶寶學習書本知識,我喜歡帶她出去認識新事物,在實踐中學習知識。為了讓寶寶能認識動物,我給她買了一本動物書,上面印了十幾種動物的圖案,寶寶不認識字,我就一個一個教寶寶每種動物的名字,教了十幾個名字,一些名字比較短的她都記住了,長的名字總是記不住。為了讓她對動物有更深刻的認識,我帶她去了重慶動物園,讓她親眼看到書上的動物。當她看到真的熊貓、長頸鹿、猴子、犀牛等動物時特別激動,一個勁地說:“媽媽,媽媽,我在書上看到過這些動物”,然後我就叫她說動物的名字,她不會的我又再教了她一遍,從那以後,她把這些動物的名字都牢記在心了。還有一些重慶動物園沒有的動物,我又帶她去了鱷魚館,看了鱷魚、袋鼠、鳥等動物,還去了科幻公園,看了恐龍模型以及關於恐龍的3D電影。幼兒階段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間,為了讓寶寶能學好英語,我特別邀請我的外籍同事和他的女兒來家中做客,讓寶寶和美國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過生日,體會不同的文化和學習不同的語言。通過這些經歷,寶寶學到了許多知識,而且也玩得很開心。

老人常說“孩子是誇大的”,確實是這樣,我一直認為,鼓勵比訓斥更能讓孩子成長。所以,我在孩子教育方面,基本上都是奉行這一原則。大事小事,只要她肯做,我都會給予表揚。完成得出色,就對她的成績進行肯定,並告訴她為什麼表揚她。如果完成得不如人意,我也先對她的精神進行表揚,再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一般情況,她都會愉快的改正。 總之,作為父母來說,教育孩子是一生中最大的投資和工程,多責一分,多溺一分都怕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很多時候會謹小慎微,而很多時候又覺得惘然無助,不知該如何處理。看到孩子聰明活潑,有趣可愛的舉動,常感到作為父母的驕傲和欣慰,而看到孩子固執不聽話,做錯事不肯認錯,會覺得煩躁和氣惱。自從有了女兒,生活總是在這兩者間徘徊,有歡笑,有生氣,但更多的是希望……我相信,只要不過分寵愛,不過分期望,不求全責備,讓女兒在快樂幸福中健康成長,她一定會成長為讓我們驕傲的人。

幼稚園育兒心得三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一邊從育兒書籍上和前輩們那兒借鑑,也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開展教育。寶寶上幼稚園後,在老師們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壯成長。她的每一個進步都令我們為人父母者深感驕傲和自豪。我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心得。 欣賞教育。欣賞孩子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個孩子,其最可人之處不在於她的聰明活潑,而在於她的自信。自信有助於她現在與將來勇敢地面對來自學業和其它一切方面的挑戰。培養自信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無形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聲讚揚,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鬥志,增強孩子的信心,激發孩子的勇氣。當寶寶當上小排頭時、取得小貼畫時、主動幫我們做家務時„„我們都會獎給她一句“你真

棒”並傳遞一個欣賞的眼神。我們的孩子在這樣一種氛圍中成長著。 對於父母親來說,愛孩子是天性,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但知道怎樣愛孩子,卻是一件困難的事。無數次的育兒實踐,使我們懂得了“愛孩子就必須懂得欣賞孩子”的道理,激勵和表揚的效果遠勝斥責和打罵。

互相尊重。讓孩子懂得尊重老師、尊重父母,有助於孩子自覺矯正自己的日常行為。老師和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神聖的人。樹立老師、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使孩子自覺地、發自內心地按照老師和父母的要求矯正自己的行為,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是小孩受益終生的寶貴財富。讓孩子學會尊重老師,

要求家長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尊重自己的老師。凡是老師要求家長支持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目的就是樹立老師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威望。教育孩子尊重父母,最好的辦法就是守信。讓孩子從小遵守諾言,懂得什麼是“一諾千金”。一方面有利於樹立家長的威望,另一方面有助於培養孩子優秀的品質。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需要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佳句叫“蹲下來看孩子”,我們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家長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引導教育。“父望子成龍、母望女成鳳”,這是為人父母者的期望。但如果這種期望超過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就變成孩子的負擔,就妨礙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長。我們不想讓寶寶為父母的期望而活著。讓孩子自由地發展是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始終如一堅持的原則。但自由發展並不等於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老師和父母是她的領航員。在她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及時進行指導。同時,我們注重發現她的不足、特長和興趣,有針對性開展引導。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她成名成家,我們只希望她在今後的生活中因為有能力而更自信、更多地體味生活的樂趣!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要協調一致。很多家庭中爸爸和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不一致,我覺得在親職教育中,教育孩子以媽媽為主,爸爸為輔,這裡不是說爸爸的教育不重要,相反,爸爸在教育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孩子心目中,爸爸是家裡的頂樑柱,是我們家的男人,說話做事無不成為孩子的楷模,因此在親職教育中,爸爸更應該起好帶頭作用,爸爸把握好大的方向的同時,媽媽注意細節上的教育,協調一致,不出現矛盾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在我家也有過父母同時指責孩子的缺點,後面我意識到這樣會嚇壞孩子,讓她沒有自信心的。我覺得諸如這類的事情應該儘量避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作為父母應該有一顆包容之心,包容她的缺點的同時,引導她改正錯誤,保持冷靜,不可採取過激的行為,不然父母做再多的好事也頂不過做一件壞事,請各位父母謹記。 以上是我育兒的四點粗淺心得,我們深知,寶寶的每一步成長都浸透著老師的心血和汗水,真誠感謝幫助我女兒獲得知識、快樂成長的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