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科工作計畫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數學科組以市教研室和萬江區國小數學科工作計畫,學校工作計畫為導向,以圍繞“空間與圖形”和“解決問題教學”專題研討為主深化校本教研,通過合作交流,追求高效的教學策略同時落實並做好常規工作的開展,以達到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課堂效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主要工作:

(一)理解科組確定的教學主張,以提高教師常態教學的高效性。

召開科組新學期會議,明確科組教學主張:簡潔而有活力

每位教師每節課做到:簡潔是指教學目標要簡明、教學內容要簡約、教學環節要簡潔、教學方法要簡單、板書設計要簡練、數學語言要做到準確而簡潔;有活力是指在通過課堂中注意精心設計現實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倡導主動、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形式多樣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務必向40分鐘的課堂要質量。

(二)立足校本教研,繼續開展各種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繼續圍繞“解決問題”教學專題,開展“課例+小講座”式的教研活動,加強對常態課例的研討,提高日常教學的效益。

3月份,選派我校年輕教師何婉霞老師擔任一節課例展示,主題圍繞“解決問題”。具體活動如下:先由上課教師何婉霞老師選定上課課題,自己結合教材及個人的教學實際進行一備;再借其他班級進行試教,並邀請同級部教師聽課,課後交流小結,自己修改調整教案進行二備;然後在校內展示,校內所有數學教師參加聽課,課後由科組長黃少瓊老師主持“評課備課”小講座,講座先由上課教師講述自己的教學反思,接著各聽課教師發表自己的聽課心得及寶貴建議,發揮集體的力量,目的整理成“解決問題”教學資料,最後何老師廣納益思,集眾家所長補己所短進行三備。為了使活動更有效,要求科組的數學教學骨幹江轉弟老師、黃曉紅老師,把講座的有關內容記錄整理好交到負責集體備課的行政或科組長處,進行把關,最後把活動概況的資料、圖片上傳到學校科組的部落格,以便校領導指導我們科組的教研教學工作。

2、尋找專題教學“灰色地帶”,形成專題教學策略

科組已經開展兩年的“空間與圖形”和“解決問題”專題研討,它已深深滲入每位老師的心裡。其中為了形成一個系統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模式,科組利用教研活動時間尋找“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的“灰色地帶”,同級教師互相提建議,更通過“老帶新”的形式,使年輕教師更好更快地掌握“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方法。另外,科組通過年級試題抽測的方式,抽查學生對“解決問題”板塊的理解套用,從而反饋出教師的教學成效與誤區,及時為教師指明“解決問題”的教學方向,並形成策略,向“高效課堂”靠近。

3、合作交流,落實好對外交流活動的工作

(1)為了發揮學校的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搭建更多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鍛鍊他們的教學能力,促進他們的專業發展。在4月份我校將由何婉霞老師在萬江區國小借班上課,承擔區亮相課,我校其他數學教師也參與議課。

(2)組織好教師積極參與區的觀課、議課活動,6月份我校江轉弟老師在區承辦的市輔導員教研沙龍活動中進行課例展示,全體老師要獻計獻策,發揮科組的團體智慧,爭取在展示活動中有好的表現,並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