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學校教學工作計畫

2、要強化學校教研組、備課組的研究意識,以規範教學常規為研究重點,以課堂教學案例分析為主要形式,從教學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不斷規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堅持每周一次教研組說—授—評活動。學科教研活動要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人員,要有計畫、有專題、有要求、有效果、有總結,教研組活動每學期不少於12次。以組為單位結合教研組說—授—評活動開展一次課例式校本教研活動。

3、做好校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評選工作,發揮學科教學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作用。各學科開展以教研組長、骨幹教師、學科帶頭為核心的專業引領活動,專業引領活動落實到周次。時間、地點、內容、主講人。以專業引領為契機,提升教師校本理論研究與校本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水平。真正發揮我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人的引領、示範作用,帶動校本教研整體水平的提升。

4、以課題研究為依託,以優質課、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為載體,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案例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實踐意義的研究成果。十一月份開展一次全校 教師基本功比賽活動。繼續加強校本教研組織建設,強化以備課組為基本單位的校本教研組織體系,健全備課組的校本教研功能。深化組級科研課題的研究,搞好旗級科研課題研究實驗。

5、開展同伴互助活動,有幫扶計畫及實施記錄。通過同伴互助提高教師的校本教研實踐能力,使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經驗、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團隊。在同伴的互動中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從而達到提高教師的校本教研實踐能力的目的。每位教師參加聽課活動每學期不少於20節,並及時進行交流反饋,有交流反饋材料。

6、鼓勵教師撰寫高質量的論文並在較高級別的刊物上發表。十二月份開展校級論文評比活動,將評選出的優秀論文上報盟區級參加評獎。引導教師通過正規渠道報送論文等成果,對發表的論文給予考核賦分。做好學年《優秀論文集》的編撰工作。

7、進一步抓牢常規教學和課堂教學主線,強化質量意識,紮實推進課程改革,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認真實踐新課程改革工作,樹典型、匯經驗、抓成果。

加強對新課程改革的宣傳力度。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穩步推進、注重實效。加強對課程的評價,促進新課程改革的健康、持續的發展。

在課堂教學方面,要求教師能夠準確確定三維教學目標,講課中始終以學情定教情,以學生行為定教師行為,把教師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否使學生“動”起來,作為課堂評價的重要標準。改變過去“教師占主要地位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推進“以學為主,以教為輔”的教學方式。在師生關係上,要求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真正營造師生共同交流,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開展多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習方式上,要求師生互動,平等交流,共同發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積極開展多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並在實踐合作中,寓教於動,在討論合作中收穫。真正體現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