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下學期教學工作計畫

5.牢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及範圍輪廓;

6. 板塊學說對山系、裂谷、火山、地震的解釋;

7.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及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常用天氣符號;

8.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影響——溫室效應;

9.緯度、海陸、地形因素對氣候形成的影響,閱讀氣候直方圖;

10.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特徵和地區分布(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11.三大人種、三大宗教的特徵與分布;

12.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差異與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南南合作與南北對話;

13.國際合作——聯合國。

註:七年級地理上冊的內容是學習地理必備的基礎知識,本冊是複習中重點的重點。

◆七年級地理下冊複習重點:

1.在圖中描述大洲、地區、國家的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四鄰位置、半球位置等)並進行評價;

2.結合非洲說出地形、氣候、河流的相互關係和對人類活動(生產、生活、文化等)的影響;

3.結合熱點地區——伊朗、利比亞、埃及、伊拉克、敘利亞、葉門等複習西亞北非;

4.兩極地區的特殊自然環境和科考價值。

註:七年級地理下冊的複習目標:要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八年級地理上冊複習重點:

1.我國的位置、面積範圍,牢記34個省級行政區的位置、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2.我國的人口基本特徵和人口分布,人口政策;

3.我國的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

4.我國的主要地形區、地勢特徵及其影響;

5.長江、黃河的概況

6. 自然資源的類型,我國土地資源、水資源的主要特徵,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

7.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會選擇適當的交通運輸方式;

8.我國農業的分布概況,影響農業分布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9.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以四大工業基地為重),影響工業分布的主要因素,認識高新技術產業;

註:八年級地理上冊的知識內容與下冊內容聯繫緊密,上冊的很多內容可以滲透、延展到下冊,上冊內容學生掌握得鞏固,下冊加快進度就順利得多。

三、指導思想與措施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地理會考導向為抓手,注重地理這門學科的育人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能力,激發學生心繫祖國放眼世界的情懷,樹立科學的人地觀、發展觀。決不能為應付會考把地理課上成灌輸填鴨,變得蒼白和僵化。

1.注重學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關注學生對地理概念、地理特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運用,多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地理課堂教學要生動活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在學習新知的同時對前面的相關知識進行複習,加大課堂密度。

3.要注重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充分利用課餘或自習時間,做好個別學生的輔導。

4.堅持每周的地理教研活動,多分析,多交流,相互查漏補缺,共同提高。

5.多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密切師生關係,深入了解,增進感情,廣泛爭取支持。

6.地理複習課不能上成對所學過教材的重複課。複習形式要多樣,如以做習題的形式,以問題討論的形式,以師生共同歸納、分類、比較的形式,以地理小組開展活動的形式(利用板報、牆報、辦地理報宣傳地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