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期五、六年級研究性學習教學計畫

本學期我擔任研究性學習的教學任務,這門功課對我來講既熟悉又陌生。說它熟悉是因為我們學校開展這項活動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也積累了不少經驗;說它陌生是因為我們第一次正式接觸課本,作為一門功課來授課。所以我們也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和學生。

一、指導思想:

“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挖掘課程資源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小去,在“做”、“實驗”、“體驗”、“創作”等一系列的活動小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門培養創新人才的全新課程。它是讓學生參與學習的設計,有的放矢的選擇,安排自己的課程結構,讓學生既掌握各科基礎知識,又能充分發展自己的特長,讓學生在選擇國小習,在生活小發展,在探索小創新。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兒童掌握的知識比較多,接觸社會的範圍較廣,同時他們具有好奇、好動、好勝、注意力較穩定等特點,所以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一般以遊戲、競賽、操作為主。設計“拼搭”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利用學具,開展“拼一拼,搭一搭,說一說”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在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基礎上,通過經歷活動過程加深對其特徵認識。通過觀察、觸摸等形式,體會平面和曲面的區別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判斷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形體特徵的興趣和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易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另外應鼓勵學生拼出不同圖形,讓學生在求異、求新中培養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獲得親生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情感。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答問題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使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技能。

4、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學理念。

5、使學生了解科學對於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四、方法措施: 

1、指導學生的主動探究,活動中注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去思考、討論,鼓勵學生說真話、展示自己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經驗,允許學生節外生枝,鼓勵學生提出新問題、新思路、新觀點,變教師傳授為引導、幫助、促進,切實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一起成長。 

2、積極探索多種實施模式,體現學科特點。把交流與指導密切結合,互相滲透,靈活運用,注意組織活動的周密性,減少預設性,增強對生成性的關注與把握。注重課程活動設計的容量與難度,符合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與興趣。注重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發揮合作中的探索、分享效應,提升與擴展活動的內涵。 

3、爭取多方面的支持,建立有利於綜合實踐課實施的支持網路,打破學校界限,爭取家庭與社會的支持,更加充分地利用社會與家庭資源。更多地和少先隊活動、班主任搞的活動、學校的有關活動相結合,以整合的觀點看待問題、發揮他們的作用。 

五、本學期活動安排:周活動安排 

1---2:闡述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出台背景、目的、意義,了解研究性學習課程的一般步驟。

3—-9: 網路對國小生學習、生活的影響研究

10--15:國小生消費透視調查報告

15—18: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國小生的影響”

19—20:國小生應養成的良好習慣

XX—XX學年度下學期六年級

研究性學習教學計畫

一、指導思想:

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施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套用於實踐的機會。我校將廣泛宣傳、全面發動、嚴格執行初小新課程計畫和方案,以全新的教學觀,幫助學生轉變被動學習的方式,通過探索性、自研性、開創性的學習和實踐,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生活的能力,並使其成為具有一定社會基礎的時代新人。

二、學情分析

通過三年的信息技術學習,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明顯提高,具備了相當的信息技術素養,也為開展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奠定了基礎。信息化的今天,據初步統計家有計算機的學生平均每班有10多位,平時有機會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就更多了,他們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有相當的了解或已具備相當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但也有一小部分學生局限於信息技術課所掌握的內容,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兩級分化比較顯。在信息技術掌握能力上,有的學生一點即通,而且能舉一反三,應充分發揮他們的領頭羊的作用;但部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弱,需反覆練習。本學期應加強學生基本操作能力的培養,儘量讓學生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