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教育教學工作計畫

XX—XX學年教育教學工作計畫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貫徹落實教育局各項工作。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堅持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的原則,緊緊圍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一主線,狠抓常規管理,推進課程改革。堅持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以打造和諧校園、平安校園為抓手,用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服務,一流的質量,實現學校優質優效的發展目標。

二、工作目標

1.全面提高標準,強化教育教學管理。確保適齡兒童入學率、在校生鞏固率達100%,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98%,學生行為規範合格率達100%。一至六年學生的學科及格率、優秀率達局下達目標。

2.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深化行為規範教育,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3.以科研為先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力建設學習型、創新型、科研型的教師隊伍和複合型領導隊伍。

4.規範辦學行為,狠抓常規教學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5.強化課堂教學改革,加強校本研訓的模式研究。

6.加強青年教師培養,發揮名師作用。

7.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

8.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力爭班班有特色,人人有項目。加強藝術、體育、衛生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9.加強學校綜合治理和安全工作,創建平安、健康、文明、和諧的校園。

10.注重特色建設,以創建少年軍校為平台,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實現五年河東教育看垣曲的宏偉目標。

三、重點工作及措施

(一)完善機制,讓德育工作突出實效。

1.加強領導組織的組建落實,建立書記、分管領導、班主任組成的德育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統籌學校德育工作,保證德育渠道和德育計畫的實施。

2.強化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組織學生認真領悟《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內容和《國小生守則》要求,大力推廣文明禮貌用語,積極宣傳日常文明行為,加強值勤規範,營造良好的氛圍,促進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3.深化“三禮”《講禮貌  懂禮儀  知禮節》教育活動,堅持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將“三禮”教育內容系列化,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影視教育、讀書會、主題班會等形式,宣傳和弘揚正確的社會公德、高尚美德、倫理道德,搞好基地建設和社會實踐活動。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得到體驗。

4.創建特色德育的建設工程,打造班級特色。德育努力做到“一班一品”班班有特色,並逐步推進“三化”工程,班級命名個性化,班級目標明確化,班級活動特色化。

5.重視德育課程化的任務落實。各線各組各學科堅持正面教育,有機滲透德育,創新德育教育途徑,同時各學科要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自覺、有意識的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做到五有:即滲透德育有意識、制定計畫有安排、備課本上有體現、課堂教學有落實、下課後有效果。學校定期組織研討、觀摩及時總結經驗,深入開展德育工作。

6.健全管理評價制度包括班級工作考核制度,文明班級評選制度,學生規範督促檢查評比制度,文明學生、三好學生、優秀隊員、優秀學生幹部評選獎勵制度等,保證我校德育工作目標的順利實現。

7.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逐步形成安全、法制、心理健康、愛國主義及親職教育等幾個板塊,完善學生檔案來實現學校德育工作成果。

(二)齊抓共管,使學校管理走向精細化

1.以人為本,科學開展層級管理。層層目標明確、級級工作負責,學校採取“六線”並行的管理模式。六線分別為“強化以校長為龍頭的學校管理體系;強化以教導處為龍頭的教學管理體系;強化以教研組為龍頭的教研體系;強化以學科組為龍頭的教學組織體系;強化以政教處為龍頭的德育管理體系;強化以後勤為龍頭的後勤保障體系。”實行“誰分管誰負責,誰崗位誰負責,誰班級誰負責,誰課堂誰負責的崗位職責。”堅持把小事做細、細事做精、不折不扣的狠抓落實。

2.不斷總結提升理念,精心打造精品課堂和研究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3.繼續完善制度建設,凸顯制度的有效性。科學評價教師工作,建立多勞多酬,優質優酬,重崗重酬的評估體系,激勵教師“用心工作,誠心收穫”。

(三)夯實基礎,推進教學工作不斷創新。

1.加強常規教學管理,樹立質量第一意識。強化計畫、過程、總結、管理。對課程開設執行情況,備課、上課、輔導、作業設計、單元抽考、月考成績記錄分析等進行有效管理,務實教學基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