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畫及進度

一、教學目標

新課程教材的教學目標,不再是教材的教學目標,而是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於學生的情感體驗。

1、掌握初一(上)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並學會運用。

2、學習本冊書上的課文,完成木學期的教學任務。

3、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

4、培養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礎。

5、大量閱讀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讀物,增加閱讀量。

6、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文戰的主題含義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7、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貫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二、教學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傳統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慧型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

其次、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第四、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儘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而且讓他們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並融會貫通,爛熟於心。

第五、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去領略課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第七、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要改變以往一刀切的評價機制,實行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就是要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言語世界,與此同時,構建或更新學生的人文世界。

教學進度表:

周 次 日 期 內 容 (課時)

第一周  8.28——9.03 開學工作 

第二周  9.04——9.10  在山的那邊(2)走一步,再走一步(1)生命生命(2)

第三周  9.11——9.17  紫藤蘿瀑布(2)童趣(3)綜合性活動:這就是我(1)

第四周  9.18——9.24 綜合性活動:這就是我(2)理想(2)行道樹(1)

第五周  9.25——10.01  第一次真好(1)人生寓言(2)我的信念(2)

第六周  10.02——10.08 國慶

第七周  10.09——10.15 論語十則(3)綜合性活動:漫遊語文世界(4)

第八周  10.16——10.22 春(2)濟南的冬天(2)山中訪友(2)

第九周  10.23——10.29 秋天(2)古代詩歌五首(3)

第十周  10.30——11.05 綜合性活動:感受自然(3)化石吟(2)

第十一周  11.06——11.12 看雲識天氣(2)期中考試

第十二周  11.13——11.19 綠色蟈蟈(2)月亮上的足跡(2)山市(2)

第十三周  11.20——11.26 風箏(2)羚羊木雕(2)散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