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年度第一學期教學工作計畫

本學期,我校的教學工作繼續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課堂教學、教師隊伍建設為基本點,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切實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使我校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根據我校的教育、教學實際,特制定了我校的教學工作計畫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貫徹落實市、區檔案精神,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效率,創優質教育。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強學生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而加快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步伐,為辦好眼礦地區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奮鬥。

一、工作目標:

常規工作有條不紊,教學質量再創新高,教研活動務實高效,教學改革有新突破。

1、教學目標:1---3級語文、數學、英語及格率達到90%以上,優秀率達到60%以上,4、5年級及格率達到80%以上,優秀率達到50%以上,在區質量監控活動中比上學年提高1—2名。

2、鞏固雙高普九成果,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適齡流動兒童、三類兒童入學率達到100%,輟學率為零。

3、學生的思想品德合格率達到100%,犯罪率為零,體育達標合格率達到99%以上,學生的眼病發病率控制在5%以下。

4、進一步完善學籍電子化管理工作,達到科學化、規範化、學困生轉化率達到90%以上。

二、本學期的具體工作及相關計畫措施:

(一)、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於教師,課改進展如何,關鍵又在於教師,因此,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全校教師的整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做好新教師的在崗培訓工作。學校努力為新教師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使新教師儘快適應教學工作。

2、鼓勵並督促教師注重理論學習,自覺學習教育教學雜誌,認真做好摘抄,並加強學校內教師間的相互聽課,每學期聽本校的課不少於10節。

3、本學期把校本教研作為促進教師成長的主要渠道,構建學習型組織,形成規範化、制度化的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以不斷提高教師素質。

4、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省、市、區各學科的論文、案例等各種比賽,使教師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有所收穫,得到提高。

5、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本學期繼續加強黨員幹部的學習活動,提升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決策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和業務能力,每名黨員幹部在各自的崗位上能起到引領作用。

6、完善《教職工考核制度》《教師崗位制度》等,深入落實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思想,增強教職工的法律意識,堅決抵制亂補課,亂收費、亂辦班的違紀行為。

7、結合校本教研做好學校骨幹教師的培訓工作,創造機會給他們壓任務,讓他們挑擔子,使他們在工作中得到鍛鍊,提高能力。

8、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給青年教師定目標,壓擔子,充分發揮青年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以名師為目標,有計畫、分層次,多渠道加強骨幹教師的培養,促使其快速成長為名師。骨幹教師與新教師和青年教師結對子幫扶幫教。

9、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培訓,並創造機會讓教師通過培訓注入新思想和新思路,提供一個為自己充電、提升自我的一個良好的平台。

10、通過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和課堂觀摩活動,提高教師駕馭課堂和指導課堂教學的能力,在活動參與中磨練提高自己。

11、利用業務學習時間,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看看名師的授課、評課(可以外出聽課、觀看錄象等等),向他們學習課堂授課藝術。

12、加強廣大教師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套用,特別是課件製作,應該更好的套用於課堂教學之中。

(二)、課堂教學工作: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改革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主攻方向。本學期我們必須以改革教學方法為突破口,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創設多種教研途徑,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上課、評課能力,提高每一堂課的效益。

1、加強集體備課。年級組教師共同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同時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才智,互相取長補短,從而保證課堂四十分鐘的有效性。

2、強化聽課。加強對新教師和課堂駕馭能力欠缺的教師的聽課指導,使他們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3、改革校本教研。為了使校本教研有足夠的時間,取得更好的效果,規定雙周三下午為教研組活動的時間。(具體活動安排見校本教研計畫)。結合市、區要求,進一步健全校本培訓制度。個人自修與培訓講座相結合。嚴格遵守培訓時間,認真做好筆記,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學習研討,反思提升,專業互助,以推動課程改革的進程。

4、本學期,在已有的校本教研的基礎上,繼續在實效上下功夫。繼續完善校本教研製度,深化課題研究,夯實教師的專業知識,更新學科知識,提高相關領域的知識素養。

5、利用業餘時間推廣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進一步最佳化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學習方式靈活化、多樣化,在教學中注重鼓勵性原則、直觀性原則等,注重對學習動機、興趣、愛好、習慣等方面的研究,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習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