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計畫

(四)關於課後“思考與練習”

根據本單元課文的特點,緊緊圍繞情感態度價值觀、描寫人物的手法以及品味語言等方面設計思考與練習。

1.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感受真、善、美,陶冶情操。

2.指導學生學習並掌握課文中刻畫人物的表現手法。

3.語言訓練。重在讓學生了解動詞在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中的作用,學會準確使用詞語。

本單元的拓展閱讀在第5課、第6課各安排了一篇,意在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加深理解,這對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十分必要。

(五)關於口語交際、寫作和綜合性學習

1.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安排的是採訪任課老師。要切實做好準備工作,並事先與有關任課老師溝通,求得老師們的幫助。至於活動的具體安排,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做,讓他們在實踐中加強合作、增長才幹。

2.本單元的寫作安排的是寫人。要讓學生認識到,寫人關鍵在寫出人物特點,而要寫出人物特點,就要選取最能表現這一特點的事,不僅要寫出人物做了什麼,而且要寫出他是怎么做的。可以引導學生借鑑、運用已學過的表現手法於寫作實踐中,化知識為能力。

3.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意在讓學生學會利用圖書館查找資料,為以後的自主探究學習打好基礎。活動前,教師可簡要介紹點圖書館的有關知識,但不宜太多,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用。

第三單元

(一)單元設定意圖介紹

本單元以寫景的記敘文為主要內容。四篇課文描寫了不同季節的不同景物,情景交融,美不勝收。閱讀這樣的美文,可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可以培養學生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同時,學生可以從中學到觀察事物的方法,學會如何形象生動地描寫景物,抒發感情。

(二)單元選文意圖介紹

本單元所選四篇課文,有的是傳誦幾十年的名家名篇,如《春》《濟南的冬天》;有的是現代作家所寫的新作,如《竹林深處人家》;還有外國文學大師的佳作節選,如《樹林和草原》。這些作品,有的描寫了特定地區中特定季節的景色,如《春》描繪的是江南春季的美景,《濟南的冬天》描寫了濟南冬季的特有魅力;有的則描寫了特定季節中特定地區的景物,如《竹林深處人家》展現了春季里江南竹鄉的美麗富饒,《樹林和草原》讓我們看到夏天裡的俄羅斯鄉間風光。從藝術上看,有的華美,如色彩絢麗的水粉畫,如《春》《樹林和草原》;有的質樸,似韻味十足的水墨畫,如《濟南的冬天》。這些風格各異的文章,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鑑賞樣本,可以培養學生的多元審美意識。這些作品大都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為學生培養語感、豐富語言表達提供了借鑑。

(三)單元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欣賞寫景散文,了解並學習寫景的基本方法。由於年齡和閱歷的原因,學生對學習寫景散文可能感到困難,尤其是文章描寫的是自己陌生的景物,更會感到難以理解。對此,首先要讓學生堅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夠讀懂;其次要讓學生明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明白文學對我們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和認識人生的重要性。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像,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大自然的美,體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欣賞寫景散文,聯想和想像十分重要。如果學生真正展開了聯想和想像的翅膀,就一定會大有收穫。

(四)關於課後思考與練習

根據本單元課文都是寫景散文這一特點,課後思考與練習題的基本設計思路是:有利於學生欣賞寫景散文,從中受到美感教育,提高文學鑑賞力。

1.了解、掌握寫景文章的表現手法。

2.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

3.語言題把語法、修辭知識融於練習之中,更便於學生理解、掌握,化知識為能力。

4.朗讀練習。提倡個性化的朗讀。

5.比較閱讀訓練。

(五)關於口語交際、寫作與綜合性學習

1.本單元的口語交際是說家鄉。從內容上看,緊扣本單元所學內容,以介紹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為主。從方式上看,既有一人主講,鍛鍊口語表達能力,又輔以眾人補充或提問,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2.本單元的寫作是描寫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