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2010—2011學年第二學期教學教研計畫

(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向素質教育要質量。

1、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要本著“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努力通過課堂教學實現全面發展,培養特長,培養能力,提高質量的目標。要注重從四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創設提出問題的機會,讓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善於分析問題,培養解決問題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體現素質教育的方向性;二是在課堂教學中均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的方法,(提倡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學會),提高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體現素質教育的基礎性;三是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創新想像的機會,培養學生賦予想像,永於創新的能力,體現素質教育的發展性;四是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創造動手動腦的機會,培養學生動手動腦,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體現素質教育的實踐性。總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四個尋求:一是尋求適合學生心理和興趣愛好的教學方法;二是尋求有效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育方法;三是尋求對學生有效學習的實踐和研究;四是尋求心育和德育協同教育的新路子。從而由學會知識到學會學習。

2、強化質量意識,圍繞教育教學質量這箇中心來實施素質教育。要突破舊的教育模式,著重解決教學方法滯後的問題,學校狠抓教育觀念的轉變,牢固樹立素質教育的新理念,是教師由過去的課堂“主宰”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支持者、激勵者、服務者、點撥者和控制者,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

3、學校要努力創造實施素質教育的寬鬆空間和環境,為學生的天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條件。首先是要上好音、體、美等課程,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多方面素質;其次是要開展藝體活動,使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得到健康發展;再次是組建各種活動隊,全面開展藝體活動。

總之,通過課內外的各項有益的活動,來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真正來實施素質教育。

(三)、加強教師文化業務培訓,向教師素質提高要質量。

本著“提高現有的,引進急需的,培養未來的”培訓原則。首先從觀念抓起,人人樹立“為了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我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理念,徹底改變原來的讓我學的思想意識,變成為了在教育改革大潮中永不落聘我要學習。其次是從培訓過程抓起,學校領導和教師要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培訓,做好記錄,培訓後要在學校為全校教師輔導或做課講座。鼓勵教師根據自己的業務能力自學,學校還要組織教師觀看新課程改革的錄象。學習要和反思結合起來,多寫學習心得和反思記錄。我們特別提出的是為了適應教育的需要要在全體教師中大興學習信息技術,從而來輔助教學。總之,要通過網路與遠程教育組織教師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把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辦學經驗引進我校,來更新我們的教育觀念,提高領導和教師的素質,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作好“普九”工作。

1、加大《義務教育法》的宣傳力度,努力提高全社會“普九”意識。

2、做好“普九”數字統計工作,各種情況掌握詳細,數字填寫準確無誤。

3、努力做好流失生返校工作。

4、加強學籍管理,按學籍管理方案嚴格管理。

5、嚴格按照《學籍管理方案》的要求做好轉入、轉出和休學的工作。

6、加強教師的師德建設,不得因師德原因導致學生輟學。

(五)、做好教學檔案管理工作。

(六)、加強規範辦學行為力度。

學校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課時計畫和教學計畫,任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