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第一冊教學計畫

一、班級概況:

全班學生入學不久,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了解,團隊精神觀念還未形成,對於學習更說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因此需要老師耐心引導。

二、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由“我愛上學”“看圖說話學拼音”“識字”“課文”“語文百花園”五個部分組成。為了方便識字和閱讀,生字和課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關於“我愛上學”

力求體現當代教育新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將過去的“入學教育”改成“我愛上學”。“我愛上學”是向學生進行入學教育的主題內容。圍繞“我愛我們的學校”“我愛老師和同學”和“我愛學語文”三個專題,配有三幅展示富有兒童情趣、多姿多彩的學校生活畫面,將情感興趣、口語套用、行為習慣、合作意識、學習方法等因素整合,發展學生的語言,促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同時,滲透了了解新環境、認識新朋友、環境認字的內容。

2.關於看圖說話學拼音

漢語拼音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識字、閱讀、學說國語的工具。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呢?教材從國小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出發,從母語教育的規律和兒童入學前口語水平的實際出發,根據兒童思維具有形象性及樂於口頭表達等心理因素,把漢語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學說國語有機地結合起來,並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兒童的語言實際生活經驗相聯繫。從兒童學習的興趣、需要著眼,本著易學、有用的原則,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搞好幼小銜接,繼續發展兒童的口頭語言,並安排兒童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識字,為學習書面語言打下基礎。

3.關於識字

識字部分有較大突破。主要體現在:從大語文觀出發,本著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以及從學生內心需要考慮,識用結合,從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出發,綜合運用多種識字方法。

4.關於閱讀

(1)關於課文。課文以專題組成單元,全冊共編排了20篇課文,分為5個單元: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熱愛大自然、多彩的秋天;愛學習、自主實踐、講文明、懂禮貌,熱愛生活、快樂自信;動腦筋想辦法、團結友愛。這五個專題的課文、練習等,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文化內涵豐富,各單元均由導語情境圖、課文、課後練習、"語文百花園"四部分組成,四部分圍繞同一個專題,把知識、能力、方法、習慣、情感態度、價值觀融為一體,進行整合訓練。導語的編寫是根據兒童心理特點,以學習夥伴的口吻,從不同角度激發兒童閱讀興趣和情感,儘量設定懸念疑團,誘發兒童求知慾,同時配有反映兒童課內外學習語言的畫面,以引發兒童自主學習、展開想像、合作交流的興趣。

(2)選文題材廣泛,文質兼美,具有典範性,體現時代精神與現代意識。本冊新課文達80%以上。課文語言力求做到規範、準確,深淺適度。一是選文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富於童心童趣。折射了兒童的經驗世界、情感世界和想像世界。同時注意培養兒童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兒童養成正確對待自己、對待別人、對待挫折的品格。二是選文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既根植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又注意吸納多樣文化,充溢著時代氣息和現代意識。

(3)課後練習。重視語言積累、感悟和字詞句基本功的培養,如著重安排朗讀、背誦、寫字、詞句理解與運用的練習。一般安排3-4道練習題。力求少而精,注意引導學生自我激勵和自我評價。如“看誰讀得好”"會背了““給小魚塗上顏色”等等。教材重視課內外結合,把語文學習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培養語文實踐能力,教材設計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課後第2題設計有: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唱一唱、寫一寫、小組討論等等。引導兒童體驗課文內容,並進行拓展和延伸,把理解內容、口語表達、寫話練習、思維訓練等有機結合起來。此外,設定了具有開放性內容的“詞語花籃”欄目。“詞語花籃”一方面收集有本課出現的部分詞語,一方面每課後均有兩至三個空花籃,由學生自主補充。此欄目的設定,意在引發兒童平時積累詞語的興趣,逐步養成自主積累詞語的習慣。有些課後還設計了一些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練習以及運用詞語、句子的練習,初步培養學生準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5.關於“語文百花園”

為幫助學生複習鞏固、拓展運用語文基礎知識,培養語文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語文百花園”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安排了字詞句、讀讀背背、口語交際(能說會道)、寫話、自主積累(我的採集本)和綜合性學習(語文大課堂)等六個方面的學習活動。這些活動的安排都是從學生角度出發,激勵兒童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活動的設計是從引導學生利用各種途徑學語文,用語文,促進學生主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