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觀察小結2篇

進入課堂進行觀察:依照事先選定的記錄方式,我們對觀察對象進行了觀察並及時作了記錄。因為每一位教師都有特定的觀察任務,所以所有老師觀察活動都十分認真、專注。

觀察後的匯報:在觀察後的第二天,我們對觀察的記錄作了匯報,交流了進行課堂觀察的感受。因為是觀察匯報,所以我們較多的對課堂場景進行描述,對有關數據進行了統計,對圖表進行呈現,沒有過多的發表觀察者對這堂課教學設計或者教學效果的評價。從交流的內容中我感受到老師們大多覺得這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但同時又覺得還有很多做法值得探究、改進。

二、對課堂觀察開展點滴的思考。

由於對課堂觀察研究還處在嘗試階段,在交流時老師們就覺得還有許多做法值得探究、改進;我對我們開展的課堂觀察活動進行了反思,現將點滴反思匯報如下:

觀察的焦點不夠集中,結果是觀察有效性不夠高。

我們在觀察前確定了四個方面的內容(目的):“教師的移動位置”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觀察、“學生參與度及成效”觀察、“各種提問行為”觀察,但在實踐過程發現,一次課堂觀察根本觀察不了那么多的問題,因為我們不可能在一次觀察活動中窮盡課堂現象的方方面面,只有根據觀察目的選擇觀察的中心,根據觀察中心收集觀察資料,記錄並統計有關數據,這樣的觀察才更為有效。因此,今後再進行課堂觀察一定要確定一個焦點,而且最好有被觀察者提出。比如:如果我對我課堂表揚的技能不夠自信,那么我們就可以確定以對“課堂表揚技能(有效性)”為觀察焦點的課堂觀察,達到提高表揚技能,最終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觀察前培訓倉促,觀察工具選擇欠佳,影響了觀察信度和效度。

在確定觀察的中心和觀察的工具之後,我們雖然也依照記錄方式的要求及準則對觀察老師進行了最簡單的培訓,但由於僅僅是利用課間的十分鐘時間,加之對觀察工具的不夠熟悉,因此最後發現觀察誤差比較大。(有的觀察者對觀察工具使用不夠熟悉,觀察在上課一段時間後才開始;有的是兩位觀察者觀察相同的對象,但記錄的內容差別較大。)其實,如果需要多個觀察者進行觀察,就需要較細緻培訓,這樣才能達到較高的一致性。如果所選擇的是定量的觀察表,那么就需要對觀察者進行(操作觀察表所要求的)具體規則和技巧的培訓,以提高觀察的信度。

我們所選擇的觀察工具感覺有些不很恰當。比如“學生的學習狀態記錄”表,觀察方法的要求是:每2分鐘一次。我們的實際情況是一個觀察者需要觀察兩個大組(約15名)學生,很明顯操作較為困難。要解決這個問題或者是減少觀察的對象(樣本),或者增加觀察的間隔時間。同樣是“學生的學習狀態記錄”表,它對學生的學習狀態的界定是:a投入狀態(獨立說),b投入狀態(與他人說),c投入狀態(看他人說)、d非投入狀態(做無關的事情),e非投入狀態(離開座位)。可實際上我們語文課的投入狀態絕非僅僅是說,要是按這樣的界定進行記錄,那么觀察者的主觀判斷的成分太多,勢必會影響觀察的信度,因此我們應該結合學科特點增加“投入狀態”的界定內容:感情朗讀、參與討論、深入思考、獨立閱讀、書面表達等等。同時為了提高不同觀察者觀察結果的一致性,也可以對“做無關的事情”列舉一些通常情況:閒聊、打瞌睡、做別的功課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