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堂改進小結2篇

教了十幾年的英語,但是在每一次的課堂教學中,我仍不斷的在學習與積累著,努力的想使自己的教學走上更完善的道路。努力的在尋找著一條比較系統的,有序的教學方法。這條教學之路能夠適應學生,促使他們喜愛英語,不讓一人掉隊;也能夠適應教師,使之踏踏實實,有條不紊的付出並有一定的收穫。

在聆聽他人的課堂教學與感悟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在英語課堂上,非常關鍵的就是要讓學生多說。不管能力強的、中等的、弱的,只要在課堂上多說,甚至搶著說,這樣的學生進步是最大的。分析一下:1.能說證明他在聽.2.能說證明他在記3能說證明他聽懂了 4.能說證明他在積極的學習。試想,一個人能積極的投入於一項任務中,那么,這項任務離完成還會遠嗎?

所以,在設計課堂教學中,我很重視教學的課前準備,課堂中的言語的激勵,提問的設計和課堂組織形式的變化,不止要讓一群學生能說,應該是讓全班學生都有說的欲望與機會。

一、課堂中的言語的激勵

我在課堂上從不吝嗇自己的微笑和鼓勵。有時候還會對他們翹起大拇指,來一句“great”。聽得學生心花怒放。他們就再也不會怕開口了。對於有些膽小的學生我會微笑著說“don't be nervous"

二、提問的設計

最容易讓人想到的是提問分層次,有易有難,讓強的學生更強,又顧全大局。而這樣說,實在太籠統。去思考一節課在一些環節中如何將提問進行分層次才是真正思考的關鍵。比如:在訓練聽力時,我對聽辯單詞這樣簡單的題目我就叫成績差的學生回答,而對於比較長的句子我就點中等偏上的學生重複。這樣每個學生都會覺得學有所得,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設計對話的環節,我將最主要要學習的句型製作在課件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能力的強弱來根據句型操練對話。短的,只需操練課件中的對話;長的,可以創設一個場景,模擬操練對話。

三、課堂組織形式的變化

在每次的課堂教學中,我總會設計有一、兩個學生操練的環節,比如:全班的talk about,學生間的dialogue,及操練句型等。因為我覺得課上學生間的交流是很重要的,既可以培養他們大膽說的習慣,也可以培養他們傾聽的習慣,一舉兩得。但在實施中,我發現,能力強的學生喜歡跟能力強的學生操練。這樣,能力弱的學生說的興致也沒了,而且更不願說了。而把強的學生和弱的配在一起,強的又不願意。於是,我動了好一會兒腦筋,試著讓弱的學生加入,先聽別人說,再試這和一方一起說。用此方法來調動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英語教學也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在過去的的教學生涯中我取得了一些成績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思考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怎樣才能將每一節課的環節設計的更合理,更有條理一些等。當然,在下學期中,我會在實踐中解決我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這些問題,以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英語課堂改進小結(2):

一.通過學習轉變觀念。

在理論學習方面,我學習了兩本書籍<第二語言閱讀探索 問題與策略>,<英語教師行動研究>我抽空就拿出來閱讀以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並利用活動的時間和同行進行討論不斷完善自己的業務水平.

二.腳踏實地地進行課堂改進,使課堂教學有了新的飛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