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學工作總結:抓常規 提質量 謀發展

學校教學工作總結:抓常規 提質量 謀發展

我校教育教學工作在上級領導的正確指導下,經過學校領導的努力,特別是全體教師的辛勤工作,教育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本年度國小教學質量穩中有升,由轄區末位躍升第五位。國中教學質量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縣、轄區評比中嚴重滯後,我們只有找準問題,認真反思,注重細節抓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銳意進取謀xx教育發展。

一、認真分析,尋找差距。

(一)校總評

1、縣級的評比:

鞏固率75.1% ,合格數41人,合格率30.4%,優生4人,優生率2.96%,平均分336.2分,高中就讀108人,就讀率79.41%,就讀職高數2人,就讀職高率1.47%,“七率”總得分55.44分,占全縣附設國中40名。高中就讀率、前5--20名學生在我縣就讀率高於全縣平均水平,鞏固率、優生率、職高就讀率均低於全縣同類學校平均水平。

2、督導組評比

六年級:鞏固率100%、優生率24%、合格率63.8%、平均分192、“四率”得分73.58,居轄區第五位。與XX年比,優生率上升10.2%、合格率上升20.1%、平均分上升17、“四率”得分上升了13.81。

國中:鞏固率100%、優生率15.3%、合格率42%、平均分334、“四率”得分61.1,居轄區末位。與XX年比,優生率、合格率、平均分呈下降趨勢,總分500以上8人。

(二)、學科評比:

縣級評比:國中九科的優生率、合格率和平均分都低於縣平均水平,從中可看出我校沒有什麼優勢科目可言,更顯遜色,

督導組評比:六年級前六名有楊愛和6.1數學第三名,葉均林6.2英語第五名。國中前十名只有楊剛9.1班數學第五名,袁桂先9.1班物理第九名,張正雲9.2班歷史第八名,王友文9.1班歷史第九名,楊春雷9.2班地理第二名,其餘學科均為兩位數。

分析情況可以看出我校教育教學工作和管理還存在的一些主客觀因素,責任要敢於擔當,問題要敢於面對。

二、認清問題、反思不足

1、教師隊伍不穩定,臨陣換帥、換將較頻繁,學生一時難以適應。學校中青年、骨幹、特長的教師一個接一個考調或借調,學校成了培育優秀教師的試驗田,近三年流動中青教師15人,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2、教師年齡結構不夠合理,兩級分化嚴重,特別國小教師老齡化嚴重,我校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教師青黃不接,中青年教師(30—45歲之間)不到5人。

3、學科教師結構搭配不合理,部分學科年輕教師較多(09、10、XX年共12位特崗教師,大多都在初三上課),特崗教師雖然激情高漲,但教學方法、經驗不足,理念不夠,且缺乏學科帶頭人給予指導與幫助。

4、班主任與科任教師不協調,科任教師配備不合理,科與科、班與班差距較大,制約了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5、部分教師責任心不強,認為教育教學是“例行公事”,沒有當成事業來做。部分班主任跟班不緊且疏於學生心理溝通,學生流失較嚴重,特別是優生的流失,我校XX級第一名李歡已被大橋中學挖走,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師生壓力大。

6、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忽視了學生德育教育,只抓學習不問紀律,只管成才,不管成器,反而使得其所,學生精力所限,什麼也學不好,會導致更大的厭學情緒。

7、培優補差工作不徹底,一個尺度量一群人身高,縣區評比平均分占的比重較大,班主任、任課教師只抓優生,忽視學困生,沒有全面提高學生的成績。

xx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我們在夾縫中生存(三方夾擊,西方的伏虎中學、鎮中、鎮小,南方的大河國小,北方的大橋中學、鎮小),在各兄弟學校狠抓教學質量同時,我們應該增強緊迫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物競天擇,不進則滅。我們應該直面挑戰,團結協作,隨時反省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得與失。

三、改進措施,提高質量

XX屆學生整體水平不是很好,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也有信心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努力拚搏下,力爭來年國中排名升位,小六儘量在上一個台階,目標並不高,但壓力很大,有壓力才會有動力,追求是永無止盡的,為了努力完成目標,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抓:

1、切實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要根據各年級、各學科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使“向40分鐘要質量”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針對本校教師課堂教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現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課前。教師上一堂課並不難,上一堂有質量的課就不容易,經常上高質量的課就更不易,其功夫應該下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仔細備課。必要時採取集體討論的方式備課。備詳細教案、備教學目標、備教學環節、備可能出現的教學中的意外情況、備教法和學法、備板書設計,必須嚴格做到六個統一,即統一教學計畫、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資料、測驗考試和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