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基本功教學大賽活動總結

XX年5月14日到5月19日,xx市選派四位語文教師參加第三屆國中語文教師基本功暨課堂教學觀摩大賽。

參賽選手:四位選手分別是xx中學的莫xx老師、x中的xx老師、x中的沙xx老師和xx中學的楊xx老師。

獲獎情況:其中,參加課堂教學大賽的是莫xx老師,講課內容為《王冕讀書》,她最終獲得一等獎,並獲得最佳教學語言獎。其餘三位老師參加說課大賽,金xx老師說課內容為《我的夢想》,獲得一等獎;沙xx老師說課內容為《桃花源記》,獲得二等獎及最佳語言獎;楊xx老師說課內容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獲得二等獎,兩篇論文《“板塊式”與“主問題”》《隨筆化作文實踐,讓語文教學富有特色和針對性》獲得一等獎。

本次參賽,可以說是載譽而歸。更為難得的是,在幾天的學習過程中,選手們廣泛汲取、深入反思,在國中語文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上都有豐盈的收穫。對於原來並不清晰的問題,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在這裡加以梳理,希望能為潛心國中語文教學的一線教師們提供有價值的借鑑。

心得之一:說課有什麼注意事項?

認識到課文的獨特性。說課教師眼中要有篇的觀念,即通過“這一篇”的教學,讓學生有怎樣的收穫。

要獨立解讀文本。教師獨立解讀教材的能力至關重要。語文教師沒有獨立解讀教材的能力,就相當於數學教師不能獨立解題一樣。

教學設計遵循的宗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努力做到“教學活動化、活動語文化”。不要總想著教師怎樣去教,要想著如何讓學生學,設計怎樣的學生活動。

教學活動設計原則。課堂設計要做到簡單有效。問題最多不超過五個,三個或以內為最佳;學生活動要板塊式,要富有變化、一以貫之、富有實效。

心得之二:教師備課的自我定位是什麼?

師生閱讀經驗分享。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讀者,教師這一身份是特殊的。在遵循閱讀規律和認知規律的情況下,教師只要把自己閱讀文章的過程與學生分享即可。一篇文章,只要生字生詞不是過多,學生們基本上都會讀得懂。

引導學生自己讀、自己感悟。一些結論性的東西,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得出來。教師不要把結論先告訴給學生,然後在讓學生到文本中去尋找。現在教學中,有一個很怪異的現象是:教師告訴學生們這篇文章是怎樣怎樣的,學生負責到文章中把根據找出來。那么,這到底是誰為誰服務?

朗讀指導不要過於死板僵硬。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文本感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他們對文本有感受的時候,教師可以說:“請你用某一種感情把這段文字讀一讀。”朗讀指導不要過死,不要總是強調哪一個字、哪一個詞要重讀、要停頓什麼的。

留給學生空間。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師生對話要真實發生,如果學生只能單個字、單個詞的往外蹦,說的都不是一句話,“師生對話”又從何談起呢?

注重“語用”。學生學了這么多年的語文,為什麼課堂上語言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還不強?實際上,學生們課下的、生活中的語言是相當豐富的。這就涉及到一個“語用”的問題。教師在分析文本的時候,過多地關注“文本說了什麼”,而關注“文本是怎么說的”這一問題的教師太少了。

要有“篇”的概念。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作文教學,教師眼中都要有“篇”的概念。不要進行泛泛的思想教育,要和具體的語言學習結合在一起。思想教育,可以放在班會上或者思想品德課上進行。

用語文手段安排學生活動。有的課堂學生活動看似豐富多彩,其實有多少活動是屬於語文範疇的呢?聽聽音樂,看一段視頻,欣賞一些畫面……這些,都是非語言手段。如果它們很好地輔助了教學,那還有存在的必要,否則就沒有必要了。語文課,學習的是語言,採用更多的應該是語言手段,而不是非語言途徑。

心得之三:自己的語文教學該向哪裡走?

獨立解讀文本。語文課,不應該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了。不同教師不能互相重複,同一位教師也不應該重複自己。文本解讀,應該是因人而異、常解常新的。語文教師,應該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文本解讀上。教師獨立解讀文本,再把心得與學生共享。這也是我們語文教師接下來要盡全力做的事。

讓語文課堂更加素樸。不用譁眾取寵的方式講語文,要用語文味道十足、十分質樸、素樸的方式講授語文。讓語文課堂使用更多語言手段而不是非語言手段。

設計教學活動。在每一節課上都儘可能富有實效、富有創意地進行學生活動的設計。力爭做到教學活動化,活動語文化。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每一節課後,教師都要進行自我反思:在這一節課上,學生是不是真有收穫、大有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