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育心得體會(4篇)

本篇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圍繞的主題是民生,以下是全文:

通過認真學習黨的民眾路線後,我認為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民眾路線,密切聯繫、努力服務廣大人民民眾,是我們黨歷來所倡導和要求的。為此,我有以下的感悟: 

首先,要認真解決對人民民眾的態度問題。

一要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想問題、做決策、乾工作都要把為民眾謀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二要把握好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以人民民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標準,不能失職失責、以權謀私。三要虛心向人民民眾學習。人民民眾是歷史的主人,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只有虛心向人民民眾學習,才能不斷汲取智慧和力量,團結和帶領人民民眾把各項工作推向前進。 

其次,要認真解決同人民民眾的感情問題。

感情是黨群幹群關係的紐帶和基礎。只有在感情上同民眾打成一片,才能在思想上與民眾共鳴,在行動上與民眾合拍。一方面,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本。黨員幹部本身就是人民民眾的一分子,是在人民民眾中成長起來的,應與人民民眾同呼吸、共命運。如果忘記了這一點,在感情上與人民民眾漸行漸遠,最終便可能做出背離人民民眾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帶著感情做工作。特別是廣大基層黨員幹部,與民眾接觸最多,只有對民眾懷著深厚的感情,工作中才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真正把民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辦,把民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民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民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民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也只有如此,才能贏得民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為解決難題、做好工作打下基礎。 

再次,要認真解決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狀況大幅改善,信息獲取渠道越來越多,對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黨員幹部要適應形勢和任務的新要求,必須在密切聯繫、努力服務民眾方面做新文章,不但要注重解決態度和感情問題,而且還要注重解決工作作風和方法上的問題,把聯繫民眾、服務民眾的工作做深、做細、做好。

當前,在工作作風和方法上,民眾反映強烈的兩個問題,一是形式主 義,二是官僚主義。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把言與行統一起來,發揚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良好作風,採取科學嚴謹、符合實情的工作方法。

一要傾聽民聲,了解民意。民眾的呼聲,直接反映出他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真實意願,是其根本利益的綜合體現。因此,黨員幹部應該把民眾的呼聲作為了解情況、思考問題、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首要信息來源和基本依據。既要身到,與民眾打成一片,更要心到,當民眾的貼心人。只有這樣,才能真切地感受民眾的情緒,清楚民眾的需要,增強互信,消除隔閡,為科學決策取得第一手資料。

二要公平公正,讓人信服。既要以情服人,堅持以人為本,善於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民眾著想,實事求是地研究和解決民眾的困難,又要以理服人,把政策講透徹,把道理說明白,耐心做好解釋溝通工作,贏得民眾的理解和支持,還要以法服人,不徇私情,不帶偏見,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讓民眾監督,使民眾信服。

三要真抓實幹,力求實效。要從民眾最關注、最迫切的事情抓起,以實事聚民心,不搭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在工作安排上,不僅“想到”、“說到”,還要“抓到”、“做到”,定下來的事情就要雷厲風行、抓緊實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檢查督促、一抓到底,做到“定一件、乾一件、成一件”。 

最後,要認真解決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

民生問題連著民心,是民眾利益的最直接載體。抓住了民生問題,就抓住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一要善謀富民之策。在解決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等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狠下工夫,讓民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二要恪守安民之責。堅持從平安建設抓起,讓民眾安居樂業,促社會和諧穩定。構建防控體系,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動和諧;創新工作方法,妥善化解各種矛盾維護和諧;傾聽民眾呼聲,暢通民主渠道促進和諧。三要多辦為民之事。以作風贏得民心,注重把幹部作風的轉變體現在行政效能上,把高效的服務寓於經常性工作中;以實事凝聚民心,把關注民生真正落實到為民眾辦實事的具體行動上;以幫扶溫暖民心,加大對低收入階層和困難群體的生活保障力度。 

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一文到這裡就全部結束了,本文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要認真解決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可以參考這個思路。

“雙學雙整”教育整訓活動心得體會
2018教育心得體會(2篇) | 返回目錄

今年春節,我送給一位在公訴部門任負責人的同事這樣一副嵌名聯:顯雄才求公正,松沃土濟蒼生。同事很感動,說“求公正”三用得好,他所從事的公訴工作,正是為了追求公正,捍衛法律的絕對權威。

正如同事所說,執法確實需要公正。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作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要求通過“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最佳化司法職權配置,規範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等方式,來“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其實,不僅執法要公正,一個人無論乾什麼工作,乃至平時的為人處事,都要有一顆公正之心。這公正之心是立身之本,處世之道。一個人如果處處為自己著想,私心太重,在社會上是很難立足的。這樣的人,自以為天下只有自己聰明,別人都是傻瓜,可最終結局往往是眾叛親離,聰明反被聰明誤。某單位一位部門負責人,論業務能力無話可說,可就是私心重,心中的“小九九”太多,結果鬧得手下的人都不願與他共事,最後不得不灰溜溜走人,便是明證。

一個人如果有偏心眼,處事不公,同樣難以服人,難以得到人們的尊重。有一位老人,她對自己的兩個兒子疼一個,嫌一個。結果,不僅其家庭不和睦,就連旁人也說這老人不會為人,其晚景可想而知。所以,公正是良心的代名詞,是公平正直不偏私,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行為準則。

公正還與公開、公平相提並論,與正直、正義一脈相承。公正是個偏正詞組,公於前,正於後,惟有公才能正,不正枉談公。這個“公”就是對人對事,不論親疏,不分貴賤,也不管是否有人說情、開後門,都不偏廢,都一碗水端平。只有心存公正,說話才有底氣,才不怕鬼敲門,亦才能得到人們的尊重與推崇。

公正與廉潔相輔相存。公正者必定廉潔,廉潔又反過來促進公正。歷史上的包公之所以敢於碰硬,敢於剛正不阿,就因為他光明磊落,一塵不染;乾隆年間被稱為“不倒翁”的和shen之所以最終栽倒在剛上台的嘉慶帝手裡,則因為他橫徵暴斂,貪婪成性。現實生活中,那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們,儘管在台上講得泡沫橫飛,頭頭是道,因平時自身“正”不起來,他們只能口是心非,腳肚一次次暗暗打顫。正因如此,古代先賢告訴我們: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公正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以捍衛法律尊嚴為天職的檢察機關,之所以要把“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作為自己工作的永恆主題,其目的就是為了不讓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受損。而社會生活中,那些大大小小的矛盾糾紛和潛在的不穩定因素,絕大多數就緣於一些職能部門或手握大權者處事不公;一些心中有冤屈的人之所以要不停的上訪,其實也並非僅僅為了錢財,而是為了討說法,求公正。

總之,要構建和諧社會,公正必不可少。最近在全省政法機關開展的“雙學雙整”教育整訓活動,其最終目的和宗旨正是為了營造一種追求公正的氛圍。

黨校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2018教育心得體會(3篇) | 返回目錄

一場別開生面的專題研討課在##區黨校教學中心301號教室進行,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為第五期師資班(法學專業)的學員量身定做的精品課——《九個維度:增強教學實效性的教員角度》,吸引著來自全區各地市、縣級黨校的教師。隨著陶教授“九個維度”的層層遞進分解,隨著解惑、答疑、溝通式課堂研討及互動展開,我們不僅飽餐了一頓教學經驗的營養大餐,同時也讓我們的觀念受到了一次強烈的衝擊,下面談下自已的心得體會:

一、“持久敬業有熱度”,這是陶教授認為作為教師應該思考的一個維度

“敬業”,這是我們通常思考的問題,但“教師如何才能保持持久敬業的熱度”?我們卻沒有認真思量。陶教授從“利己”和“利他”兩個角度解讀了保持敬業熱度的必要性,讓我們直面正確對待教師目前在待遇、地位上遇到的不公問題,重新審視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感悟身為“黨校人”的責任:要把黨校教育教學工作搞好,就必須做安心於黨校,樂於黨校事業有心人。我們認為,保持強烈持久的敬業精神,是值得每個“黨校人”深省的一個深度話題。

二、“積累功底有厚度”,是陶教授講授的第二個維度

按照《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第七章第四十五條第(二)項的規定,要增強黨校教學實效性,黨校教研人員不能“以已昏昏使人昭昭”。陶教授以自己的經驗啟發我們:一要放低身段,虛心學習;二要正視不足,經常反思,才能保證“積累功底有厚度”。為此,我們應該重新調整和正確對待學員對我們的教學評估,重新調整自我學習的態度,在打造學習型組織活動中,讓自己具備“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紮實,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專業知識豐富,勇於理論創新,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能力”。唯有“積累功底有厚度”,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才成為可能。

三、聯繫實際授課,是增強教學實效性的必要因子,是提高黨校幹部培訓質量的重要原則

如何聯繫實際?怎樣聯繫實際才有效?我們在教學中由於主觀和客觀因素往往未能達到理論聯繫實際的最佳效果,陶教授在講授“聯繫實際有密度”這個維度文秘雜燴網時,以自身教學經驗引導大家把握聯繫實際的“密度”,啟發大家捕捉身邊的亮點。多角度、多層面、多途徑地獲得第一手材料充實自己的教案,為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此外,針對教師現實中存在的挖掘問題不深、提煉觀點不精、激發學員參與教學不夠等問題,陶教授又從挖掘問題有深度,提煉觀點有精度,架構層次有硬度,徵引論據有廣度,駕駛過程有高度,激發參與有強度等六個維度循循善誘,讓大家茅塞頓開。如,廣徵博引所需論據,是陶教授在課堂上特彆強調的,黨校教師在授課時,為了避免空口無憑、“孤證無援”,以達到增強教學實效性的目的,要求黨校教研人員廣徵博引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有關材料,切實做到厚積薄發。讓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的思想精華為自己所用,幫自己說話,增強自己所講授專題課的可信度。

總之,增強教學實效性是教學培訓工作恆古不變的話題,也是我們黨校教研人員的共同追求。陶教授《九個維度:增強教學實效性的教員角度》一課,精闢透徹,有理有據。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很強的培訓黨校教師的現實意義。我們將在陶教授的引領下,保持持久的敬業熱度,擺脫原有的思想桎梏,放低身段,虛心求學,不斷積累教學功底的厚度,完成黨校在新時期的培訓任務。我們將在教學改革中,把##教授在“九個維度”中貫穿的教學理念,融會到新時期市、縣(市、區)和鄉(鎮)黨校的教學實踐中去,使黨校的教學效果得到更厚實的增強。

青年幹部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範本
2018教育心得體會(4篇) | 返回目錄

青年幹部是幹部隊伍的骨幹和中堅,培養鍛鍊青年幹部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繼往開來、薪火相傳的關鍵。走好民眾路線是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為的青年幹部隊伍的有效途徑。近期,按照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安排,我重點學習了《中國共產黨黨章》、《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和作風問題的決定》以及研讀《論民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等讀本,並緊密聯繫自我思想和工作實際,重點查找存在問題和不足,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作為一名青年幹部,要踐行好民眾路線,要做到“三個堅持”:

第一、要堅持領悟內涵,抓改進。走好民眾路線,前提是真正領悟其精神實質,以“為民”為落腳點,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四句原則為手段,分清輕重緩急,科學規劃時間,合理安排進度,切實查找不足,俯下腰,躬下身,放下架子,落穩步子,確保步調與上合拍,與民同心。在對照檢查中,我認為,對於工作,我始終秉持著踏實嚴謹的態度,積極肯乾。對於領導,始終懷揣感恩之心,珍惜提供的學習平台和發展機遇。對於同事,始終堅持真誠待人,在掌握原則的基礎上做好服務工作。對於生活,始終堅守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但是,自身還存在突出問題亟需改進,如理論學習系統性不強,深度廣度把握不夠。處理一些工作時過於追求效率,忽視細節和質量。在應付和處理複雜事情時,考慮還不夠周全。下一步,要積極改進,真正把民眾路線學習活動作為自我檢討、自我促進的重要契機。

第二、要堅持全面學習,充足電。堅持全面學習,秉承為民解憂、助民脫困的原則,缺什麼學什麼,將階段性學習與系統性學習相結合,加強理論學習與業務學習;不僅要向書本和網路學習,更要向民眾和優秀黨員幹部學習,強化業務學習的同時,加強黨性修養;以“懂本行,知全局”為目標,合理規劃,統籌兼顧,為工作實踐夯實基礎,真正做到知不足,而後勇。在對照檢查中,我認為自己雖然平時較為注意學習,但學習的內容不系統,不廣泛,有時只注重實用主義,急用先學,不注重全面、系統。特別是關於政策、法規的相關內容掌握得不夠全面,還不能很好地指導工作的開展。今後,要積極把握領導和主任提供的培訓機會和學習平台,力圖通過專門培訓,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第三、要堅持一線實踐,勇補短。對於工作,有激情、幹勁足,但經驗少、缺歷練,在處理複雜問題的時候考慮不夠周全。基層情況錯綜複雜、工作條件艱苦,但土壤肥沃、天地廣闊,是培養和鍛鍊幹部的搖籃,最有利於青年幹部在豐富的民眾工作中,汲取經驗、磨練意志、發揮潛力、取長補短、增長才幹。在基層尋找自身存在的差距,更有利於在實踐工作中厚積薄發。今後,要進一步做到把實踐的成果系統化、完整化,認真的思考分析,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用於指導下一步的工作,這樣在處理複雜事情的時候就能夠做到心中有底而不慌張,處理問題就能夠把握有度。

在學習當中,我深切的體會到,《論民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等讀本,不是一部歷史專著,也不是紀實性文學,而是一本摘編類工具書,閱讀它們如同跟隨偉人的腳步重走一遍波瀾壯闊的歷史路程,讓我在理論認知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自省而自強,得到啟示和力量。今後,要一如既往加強民眾路線的學習,嚴格按照辦主任的安排,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轉變工作作風,振奮精神,加倍努力,積極完成各項工作 作任務,爭當優秀青年黨員幹部。

黨的民眾線路教育學習心得體會:民眾無小事
三嚴三實教育專題嚴以修身心得體會
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精選
國小生法制教育心得體會
黨的紀律教育心得體會
法院紀律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心得體
學法心得體會:教師法制教育學習
學習郭思樂、魏書生教育思想心得
師範生教育教學實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