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小產權房能貸款嗎

小產權房在法律上的地位

“小產權房”以其低廉的價格迅速在全國各大城市蔓延開來,並已在房屋市場上占據了不小的份額,它的合法性及其所引發的一系列的問題也接踵而至。前不久北京市建委發出“關於購房有關問題的風險提示”,提醒購房者不要購買無產權的或房屋權屬有爭議糾紛的房屋,並稱“針對當前房地產交易市場中影響交易安全,損害交易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問題,市建委鄭重提示廣大消費者,不要購買無產權的或房屋權屬有爭議糾紛的房屋,如宣傳為‘使用權’、‘鄉產權’、‘小產權’的房屋都不要購買,此類房屋無產權保障,不具有房屋所有、轉讓、處分、收益等權利,且不能辦理房屋的產權過戶手續。”。這再次引起了大家對“小產權房”的關注及對其法律地位的爭論。

到底小產權房是否合法、是否能夠購買或轉讓,首先就要明確什麼是“小產權”?其實“小產權”並不是一個法律上的概念,它只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稱謂。因此,對“小產權”的涵義並沒有一個規範的解釋。目前,對“小產權”的 解釋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針對發展商的產權而言,將發展商的產權叫“大產權”,購房人的產權叫“小產權”,這種叫法是因為購房人的產權是由發展商一個產權分割來的,相對講,發展商的大,購房人的小。

第二種解釋是按房屋再轉讓時是否需要繳納土地出讓金來區分的,不用再繳土地出讓金的叫“大產權”,要補繳土地出讓金的叫“小產權”。按這種解釋普通商品房就是“大產權”房,經濟適用房就是“小產權”房。

第三種解釋是按產權證的發證機關來區分的,國家發產權證的叫“大產權”,國家不發產權證的,由鄉鎮政府發證書的叫“小產權”,又被稱為“鄉產權”。購房人要注意的是“鄉產權”並不構成真正法律意義上的產權。

第一種和第二種解釋的“小產權”是合法的,只要交足購房款,或轉讓時補繳土地出讓金就可以自由買賣,其法律規定較為明確。而第三種解釋的“小產權”的法律屬性存在較大爭議,而且拿不到真正法律意義上的產權證。這正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要話題。

鄉產權房的法律屬性如何,其究竟是否合法、能否購買或轉讓?

首先應當明確的是鄉產權房只要依法辦理了相關審批手續,其就是合法建築,法律是允許鄉村集體在集體土地上建造住宅的。因此,並非只要是鄉產權房就是非法建築,其只是因銷售環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現行法律法規發生衝突,才讓人誤認為是非法建築。既然是合法的,那么鄉產權房是否可以購買和轉讓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而農村宅基地屬集體所有,村民對宅基地也只有享有使用權,農民將房屋賣給城市居民的買賣行為不能受到的法律認可與保護,也就不能辦理土地使用證、房產證、契稅證等合法手續。而且,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嚴禁為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農村村民將原有住房出賣、出租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也一律不批准。由此可見,鄉產權房是不能向非本集體成員的第三人轉讓或出售的。因此,作為農村集體以外的公民購買鄉產權房的行為是不能為法律認可的,其行為是無效的。這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只是村民對集體土地享有的使用權,而土地的所有權仍歸村集體享有,因此,就村民個人而言其是不能處分該土地的。另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是本集體成員在集體內享有的一種社員權,而其作為社員其是不能將該項權利轉讓於他人的。而作為一種社員權是不能由集體成員以外的第三人享有的。而由鄉鎮政府所頒發的產權證書是無效的,並不能證明房屋產權。因為鄉鎮政府並非我國法律規定的房屋產權頒證機關,其是不具有頒證資格的,所以其行為是無效的。同時,我國法律規定不動產產權是以登記為原則的,未經登記的其產權是不能得到法律認可的。而鄉產權房在鄉(鎮)政府或村委會所辦理的轉讓手續同樣是不能得到法律承認的。但這並不是說鄉產權房就不能轉讓,而是說其轉讓或銷售的對象是有限制的,只能在集體成員內部是可以轉讓、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