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契約擔保

(二)客體

擔保法律關係的客體,是指擔保契約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在保證擔保中,客體是行為;在抵押擔保中,客體是抵押財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以及不動產上的權利,如土地使用權;在質押擔保中,客體既可以是法律允許流通的動產,也可以是無形的財產權利,如依法可以轉讓的債權、股票、股份,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 (三)內容

擔保法律關係的內容,是指擔保契約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因擔保方式不同,權利義務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我國《擔保法》對此作了明確的規定。因為權利義務是確定法律責任的基礎和依據,我們將在擔保法律責任中進行探討。

二、擔保契約的成立和生效

借款契約糾紛中的擔保,無論是保證,還是抵押、質押,都必須採用書面形式簽訂。擔保契約一經簽訂既告成立,這一點是共同的。但因為擔保方式不同,其生效方式也不同。

(一)保證契約的生效

借款契約糾紛中的保證,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第三人與貸款人簽訂保證契約。保證契約一經簽訂即生效;二是第三人和貸款人、借款人共同簽訂擔保貸款契約。擔保貸款契約中有保證條款,或雖無保證條款,但第三人在“保證人”欄目內簽名或者蓋章,保證契約也即告成立並生效。三是擔保人單獨出具保證書,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最為典型的,是第三人在貸款人出具的格式化的“不可撤銷保證書”上籤名或蓋章並交回貸款人。除此以外,第三人出具的具有保證性質的書面檔案,包括信函、傳真等,也屬於保證書的範圍。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貸款人沒有明確表示拒絕,都應認定保證契約成立並生效。可見,保證是諾成性法律行為,保證契約一經訂立即告生效。

(二)抵押的生效

借款契約糾紛中的抵押,是指借款人或第三人不轉移《擔保法》第三十四條所列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借款人歸還借款的擔保。當借款人不按期歸還借款時,貸款人有權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其中,貸款人稱為抵押權人,以財產設立抵押的借款人或第三人稱為抵押人。抵押權人和抵押人簽訂抵押契約的方式主權有兩種,一是簽訂單獨的抵押契約,二是在借款契約中訂立抵押條款。但抵押契約簽訂後,抵押權並不當然生效。依照《擔保法》第42條的規定,以該條所列財產抵押的必須向法定的登記部門辦理抵押物登記,登記之日即為抵押契約生效之日。未辦理抵押物登記,或者登記機關不是法定機關的,抵押契約不生效《;擔保法》第43條規定,抵押人以第42條規定所列財產以外的其它財產抵押的,可以自願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契約自簽訂時生效,因此,抵押契約簽訂後,因抵押物的不同性質,分為簽訂當即生效和簽訂並經抵押物登記才生效兩種情況。但《擔保法》第 43條第2款同時又規定:當事人未辦理抵押物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因而,為了保證信貸資金安全,《貸款通則》規定,抵押貸款應當由抵押人與貸款人簽訂抵押契約,並辦理登記。

(三)質押的生效

根據《擔保法》第63條和第75條的規定,質押分為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兩種。質押契約和抵押契約一樣,必須採取書面形式,簽訂方式也主要有單獨簽訂質押契約和在借款契約中設立質押條款兩種方式。但兩者不僅在客體即擔保上不同,在契約生效要件上也是不同的。有的抵押契約的生效要件是辦理抵押物登記,而質押契約的生效要件是轉移質押物的占有,或者是辦理質押權利的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