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舊述往

每逢國慶,門樹理總能感受到比別人多一些的喜悅與自豪,只因為他是一個共和國的同齡人。從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到陝西省郵政工會副主席,這位關中漢子已經伴隨共和國走過了55年的風風雨雨。 1949年3月12日,門樹理出生在陝西省臨潼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老實巴交的父母深知沒有文化的痛苦,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門樹理也很爭氣,從國小開始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 在門樹理上國小3年級時,因為年景不好,父親遠赴他鄉給人打零工。為了讓父親能吃上飯,母親想將家裡僅有的30斤糧票寄給父親,便委託村里一位老人拿著寫好地址的信封到鎮上的郵局去寄。誰知這個老人從來沒有寄過信,買好郵票後把信封塞進郵筒里,然後把郵票拿回去交給門樹理的母親,說這是郵局給的寄信證明。以前寄過信的母親一見郵票眼淚就下來了,她以為這封信十有八九是要丟了。沒想到半個月之後,父親來信說,糧票收到了,雖然信封上面沒有貼郵票,郵局的人還是按著地址給送到了。母親高興極了,逢人便說郵局講信用。這件事也深深地觸動了門樹理。1965年,門樹理國中畢業時毫不猶豫地報考了西安郵電學校,從此與郵電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西安郵電學校畢業後,門樹理被分配到鹹陽市郵電局,當了一名機線維護員。當時的郵電事業還不發達,整個鹹陽市郵電局只有200門搖把的磁石電話,只有一些重要單位才有電話。運送郵件包裹全靠人力車拉,全局只有一輛三輪機車,遇到重要事情才能使用。簡陋的條件並沒有消磨門樹理的熱情,他十分努力地工作著。 1976年,由於工作突出,門樹理當上了局裡的宣傳秘書。這時,鹹陽市郵電局的200門磁石電話變成了2000門的自動電話,但還是遠遠不能適應社會需求。門樹理記憶最深刻的是打長途電話難:當時打長途電話需要人工轉接,人們只能到郵電局大廳里去排隊,打一個電話往往要等上兩三個小時。他和許多同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都期待著郵電條件儘快改善。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時,門樹理也迎來了個人事業的春天。1983年,他被選送到西安郵電學院脫產學習兩年,結業後分配到陝西省郵電管理局當辦公室秘書。門樹理說,改革開放後,到沿海打工的人們往家裡寄回了大量物品包裹,大到家用電器,小到一條褲子,什麼都有。由於當時郵局的處理能力有限,造成了大量郵件積壓。這時家庭裝電話的趨勢也開始出現了,雖然初裝費高達4000元,還要排上好幾個月隊,仍有不少家庭趨之若鶩。到了1991年,陝西出現了一個新鮮玩意兒-——“大哥大”,這時的門樹理已經被調到陝西郵電報當上了副總編。他說當時人們手裡有了錢,家庭裝電話已不是新鮮事。 1998年,國家決定郵政和電信分離,門樹理被分到了郵政上,調任銅川市郵政局局長。門樹理說,郵政獨立運行初期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為郵政事業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發展前景。新業務不斷被開發出來,像代發工資、代辦養老保險、代收電話費等等,極大地方便了普通老百姓。 2004年,門樹理被調到了陝西省郵政工會副主席的工作崗位上。工會工作雖然很瑣碎,但他仍然充滿熱情地做著。 門樹理深情地說:“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我見證了我國郵政事業的發展,也見證了共和國成長過程中的風風雨雨。相信郵政事業的明天會更好,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