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司法局新農村建設中普法教育經驗材料

二是加強調解機構的規範化建設。實行鎮街矛盾調解中心與鎮街調委會合署辦公。鎮街調委會均達到組織機構正常化、幹部隊伍專業化、業務工作規範化、服務管理制度化和基礎設施標準化的“五化”要求。建立健全了受理、排查、報送、移交、調處、督辦、回訪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規範了矛盾調解工作流程,使人民調解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法治化軌道。區鎮兩級財政把排查調處工作經費按人均0.30元標準(區財政0.1元、鎮0.2元)納入財政預算,保證了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是加強隊伍的專業化建設。落實了鎮街司法所對村級調解主任的“三權”管理(人事任免建議權、考核獎懲權、工資發放權)。實行了首席調解員和調解員資格考試考核、持證上崗制度。立足於調解員的應知應會和調解技能的提高,每年都舉辦全區村級調委會主任集中培訓班。通過納入村級“法律大專生”培訓計畫、觀摩法庭調解、交流經驗、以會代訓等形式,多渠道地對調解員進行培訓。各鎮街也按照分層培訓的要求對調解骨幹進行培訓,提高了基層人民調解員的業務素質。

(二)、立足長效,規範運作,健全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長效機制

一是健全矛盾糾紛預警機制。實行“三級”調解網路報告制度和糾紛調解信息反饋制度,規定必須在兩小時內向上級部門報告相關信息。實行了糾紛調解接待日制度,鎮(街)矛盾調解中心每天都有專人值班接待,並與“12348”專線值班接軌。在各行政村和各廠企聘任信息聯絡員356名,做到有糾紛早知道,有矛盾早預防。

二是健全矛盾糾紛排查機制。實行日常排查與集中排查相結合,形成了“村周查、鎮半月查、區月查”的矛盾糾紛排查制度,努力做到對各種社會矛盾糾紛“抓早、抓小”,防止激化,使排查調處工作真正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建立了工作檯賬,對重大糾紛及時進行匯報。在每年的元旦、春節等重要時段,都採取相應措施進行集中排查,力爭做到小糾紛不出組,大糾紛不出村,疑難糾紛不出鎮。

三是健全糾紛調處責任機制。按照分級負責、歸口辦理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嚴格的矛盾糾紛管轄責任制。進一步規範了區、鎮街、村居調解中心和調委會的工作職責範圍和工作任務,實行矛盾糾紛分級調處和矛盾糾紛首問負責制,進一步增強了各級調解員的責任意識和效能意識。

(三)、強化措施,創新形式,建立大調解工作格局

一是現場調解。調解員在工作中力爭第一時間趕到糾紛事發現場,講解法律知識,控制雙方情緒,以免釀成大的事端,按照調解許可權予以處置分流

二是分流調處。對難以處理的矛盾糾紛,按照調處時限和要求,及時進行分流處理,盡最大努力將矛盾化解。村(居)調委會負責涉及村(居)民人身權利、婚姻家庭、財產權益、生產經營等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鎮(街)調解中心主要調處轄區內有較大影響的矛盾糾紛、所屬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之間發生的矛盾糾紛、村(居)調委會調解未果的矛盾糾紛以及跨村居、鎮(街)領導和上級指定調處的矛盾糾紛。對在全區範圍內有重大影響的矛盾糾紛,區屬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之間發生的矛盾糾紛,鎮(街)調委會調解未果的矛盾糾紛,跨鎮(街)的矛盾糾紛,駐薛單位與本地有關部門之間產生的矛盾糾紛,區領導和上級指定調處的矛盾糾紛,則由薛城區調解中心調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