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先進黨支部書記典型材料

xxx,綽號“張老膀”。人墩實,問問村民老膀這個人怎么樣“能幹、可交”。

一、致富

提起民安鄉柞木村的葡萄,在周邊地區可算是小有名氣,說起張興福知道的人不多,一個不知名的村支部書記卻帶著全村黨員和民眾走出了柞木村自己特色的致富之路。

柞木村人口702人,土地面積1600畝,水田660畝,資源條件差,以往種植品種單一效益低,村集體經濟薄弱,是一個貧困村。張興福是93年走馬上任當上了村支部書記,面對村貧窮落後狀況,怎么辦?“農民離不開土地,在土地上下功夫,有幹頭。”他想。那幾天他看著村裡的幾百畝荒山荒地直發獃,之後又帶領村幹部到處尋問,多方打聽,了解情況,還請了專家進行實地考察,最後把利用本村荒山荒地資源發展葡萄、果樹做為全村致富的突破口。

發展果品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首先老百姓不認可,覺著果品生產周期長,見效慢,一般都得3年後才能見效益,這年頭3年後的事誰敢說。其次,前期生產投入大資金籌集困難,不懂技術,荒山承包的時間和費用不好計算。針對這些老百關心的難點問題,村里召開多次會議,制定和出台了相應的政策。可是民眾的積極性還是不高,甚至有個別人有牴觸情緒,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個小支部書記還想弄點政績出來,老百姓要是真賠了咋辦,誰管。“村看村,戶看戶,民眾看幹部,幹部看支書。”老百姓的心思,張興福心裡明白的很,這一年春張興福硬拉著幾個村幹部承包了50畝荒山,50畝荒地,親自幹了起來。

一個人憋足了勁想乾成一件事的時候,心中的掛念幾乎到了極點。三年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沒有哪一天張興福不在琢磨著他那葡萄和果園。葡萄園、果園裡竟是他的身影,仿佛長到地里一樣。全村700多雙眼睛在看著他和他的葡萄,執著、辛苦,有多少人能知道老膀敦實身體裡的這顆蹲實的心?葡萄果園終於見到了效益,民眾看到了希望,增強了信心,紛紛投資建園。這個時候的老膀心中的掛念更高了。葡萄園、果園到處是他的身影,但卻不是在自家的園裡。很快柞木村的葡萄生產達到了一個高潮。又經過幾年的發展,柞木村果品種類適銷對路,共發展生食葡萄141畝,釀酒葡萄220畝,磁犁60畝。葡萄畝產值3000元,磁犁每畝產量達到500公斤。且口感好、耐保存,經濟效益非常可觀。柞木村春天鳥語花香,秋天碩果纍纍,每一個果園、葡萄園都傾注了老膀的心血。昔日的荒山荒嶺如今變成寶地。正是這些寶地使柞木村經濟發展了,村民富裕了,走出自己特色的致富之路。

二、建設

村集體經濟狀大了,張興福的威信提高了。而他卻把村民對他的這種信任和支持轉化到帶領全村黨員幹部加強村基礎設施建設上來。從96年開始一直到現在投資16萬元,加強了村里水利基礎設施徒設;投資3.9萬元完成村裡的低壓網改造;投資2萬多元加強通訊、閉路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現在全村都能看上閉路電視,四分之三農戶裝上程控電話。~年又投資6萬元對村主幹路和巷道的邊溝進行了硬化、美化、綠化。同時在村主幹路安裝了路燈,老百姓說:“咱農村晚上也能亮起來了。”~年又投資40萬元,實現柞木村首先戶戶通水泥路。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使村容村貌發生很大的變化,極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