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建設經驗匯報

各位領導:

××社區是我市社區建設暨“村改居”工作的試點單位。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市民政局的幫助指導下,圍繞“以自治管理家園、以整治改善環境、以服務凝聚民心、以文化陶冶情操”的社區建設新思路,積極創新機制,強化措施,推動了社區建設全面發展。目前,整個社區面積2.27平方公里,居民2100戶,總人口8500人;轄區內有黨政群機關、企事業單位25個,個體工商業戶45戶。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三點:

一、健全組織,形成社區建設的工作合力

社區建設工作能否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關鍵在於組織領導。為此,我們重點抓了三個方面:

一是成立領導小組。為確保社區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成立了由黨支部書記任組長,一名副書記任副組長的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了領導工作責任制,分工明確,各負其責。領導小組下設了社區建設工作辦公室,配備了4名專職工作人員,負責日常工作。同時成立了由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共建單位參加的社區共建委員會,共同討論協商社區的事務管理,從而加快了社區建設工作的進程。

二是健全規章制度。為使“村改居”後的社區居委會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在街道和市民政局的幫助指導下,我們制定了《社區居民會議制度》、《社區居務公開制度》、《社區居委會工作制度》、《社區居委會幹部守則》、《社區共建會議制度》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設立了兩個居務公開欄。通過建章立制,劃分了職能,明確了權利和義務,從而加強了社區居委會自身建設,保證了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三是建立管理服務中心。要搞好社區服務沒有場所不行。為此,我們籌資建成了社區管理服務中心。中心內設社區警務室、衛生室、老年人保健服務室、閱覽室、計畫生育服務室等。在硬體建設的同時,我們還抓了服務隊伍的建設。居委會在人員緊張的情況下,專門抽出7名同志協同有關部門組成了工作機構,全身心地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

二、打牢基礎,構築社區建設新格局

一是調查研究,合理劃分社區。一方面,我們組織“兩委”幹部到廣東、青島等地參觀學習社區建設,學習借鑑外地社區建設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另一方面,針對原村轄區內單位多、流動人口多的實際,在劃分區域時,我們組織專門人員對轄區內的所有單位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摸底。在界定區域時,走街串巷,實地勘察,確保準確性、實效性。對一些有爭議、難以界定的地塊、路段,充分徵求黨員幹部的意見,並及時向街道辦事處匯報,由街辦統一協調解決,最終界定出了東起北三里莊社區,西至扶淇河,南至密州路,北至濰河的社區居委會轄區範圍,劃出了轄區平面示意圖,基本做到了科學合理,成方成塊。

二是建設玉山文化大院,提供活動載體。社區建設,重在建設。基於這一認識,我們先後投資600多萬元建成了一處集工作、娛樂為一體的社區活動場所:玉山文化大院。文化大院主要包括文化活動中心、體育活動中心、管理服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建起了玉山社區公園、玉山書屋、玉山美術館、健身俱樂部、門球嘗兒童活動室、籃球嘗游泳池、桌球室等休閒娛樂場所。相繼成立了玉山文化藝術團、××市超然台詩社、××市書法家協會、《玉山報》報社、玉山文化研究會等民眾性文化藝術團體,為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