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考察報告

上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考察報告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開發研究所 李梅

一、發展過程

早在80年代初,一些國家駐滬領事館及駐滬機構就提出了外籍人員子女的在滬入學問題。為此,上海市教育局一方面給一些中國小(如市二中學、長樂路國小)下發了《關於各國駐滬領事館及駐滬機構人員子女就學問題通知》,讓這些中國小向外籍人員子女開放,使其插班就讀;另一方面,創造條件幫助外國領館及企業開辦國小,如幫助美國領事館在其館內開辦國小,通過以上措施,暫時緩解了外籍人員子女入學難問題。

隨著上海經濟的發展,投資環境的改善,來滬外資企業不斷增加。到1992年底,在上海的外資企業已有3500家,常駐人員7500多人。上述的插班就讀和小型的外籍人員子女國小已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為此,市教衛辦與有關方面商定,於1988年提出了外國人士來滬投資開辦國際學校的構想,並通報各國駐滬領事館、三資企業及外國駐滬機構。美國駐滬領事館接到這一通報後不到一年,即於1989年3月21日照會市府外辦,提出開辦領館人員子女學校,即上海美國學校的要求。經市府外辦同意,上海美國學校於1989年3月31日在上海市教育局正式註冊,成為上海市第一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隨著上海城市“一個龍頭,三個中心”位置的確定,上海的人文教育環境、經濟投資環境、科技信息和政策法規等,都具備了足夠的條件。上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因此獲得了蓬勃發展。1993年,新增了三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上海日本人學校,上海耀中國際學校,上海中學國際部。

上海日本人學校由上海日本領事館開辦。該校租用徐匯區康健地區一所新建配套國小為教學點,開設年級從國小至國中,學生以日本學童為主。課程、教材、校歷與日本國內學校基本相同,教師全由日本文部省派遣。為解決日益增長的入學問題,日本文部省提供部分撥款,同時通過公司贊助和私人集資,建立獨立的校舍,擴大辦學規模。

上海耀中國際學校由香港耀中教育機構開辦。租借長寧區仙霞小區的一所幼稚園和古北新區學校為教學場所。開設年級從幼稚園至國中,學生以港、澳、台及外籍華裔居多。開展雙語教學是該校的特色之一,教學採用香港的英文學校模式,外籍和本地招聘的教師約各占50%,該校是目前上海入學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上海中學國際部由中美合資大千美食林有限公司出資,上海中學出場地、出師資,共同開辦。教學點設在上海中學內一幢獨立的教學大樓內,開設年級為初、高中,教學上集各國之長,結合中國實情精選國外優秀版本的教材,教師除聘用少部分外籍教師外,其他均由上海中學教師專任或兼任,學校管理也主要由上中來承擔。

1994年,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經上海教育局同意,開辦了上海宋慶齡幼稚園國際部。校舍利用宋慶齡幼稚園的部分教室。教學中吸收國外先進的幼教方法,每班一位外籍教師,另配備一位有學歷、經驗、懂外語的原幼稚園教師輔助。幼稚園內實行教師定期輪換在國際部任教的制度。促進了園內教師的語言學習,也給教師學習國外的教學方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直接機會。

到1994年,已經開辦的四所國際學校辦學規模都有了較大的發展。據1991年9月統計,上海美國學校學生人數發展到334名,教職員數53名,上海日本人學校學生人數176名,教職員數34名,上海耀中國際學校學生人數254名,教職員數79名,上海中學國際部學生人數67名,教職員數14名。這四所學校,辦學規模、辦學條件、辦學形式和管理,都初具成效。

1995年由德國學校董事會創辦了上海德國學校。以暫借龍柏飯店2號樓一個層面為教學點。該校開設年級從幼稚園至國小,教學上基本按德國的國內要求,教師全部是外籍。首次招收學生50名,同時以前開辦的五所國際學校的招生規模又較1994年明顯提高。其中上海美國學校學生人數473人,上海日本人學校學生人數229人,上海耀中國際學校學生人數585人,上海中學國際部中學生人數108人,中國福利會宋慶齡幼稚園國際部兒童人數60人。與此同時,法國學校已向上海市教委提出辦學申請。

由上可見,上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發展過程是:80年代處於醞釀和初步發展階段,89年建立上海美國學校。90年代初沒有較大發展,到90年代中期的93、94、95年,出現良好的發展勢頭。93年一年內新增國際學校3所,94年再增一所,五所學校學生總人數發展到1500多人。隨著上海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國際學校也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

二、管理辦法

1993年,上海市教育局、市外辦根據《上海市社會力量辦學管理辦法》和國家教委《關於國外機構或個人在華辦學問題的通知》,結合上海實際情況,提出了“關於在上海建辦國際學校的若干意見”。意見中,就國際學校的建辦原則與規範、審報程式、管理辦法等主要問題,提出了具體建議,隨後討論並通過了《境外團體或個人在滬舉辦國際學校的管理辦法》。該辦法共十三條,對意見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進一步規範和補充。

上海的實踐與立法,推動了全國的國際學校辦學實踐與法規建設。1995年4月5日,國家教委正式通過並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關於開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暫行管理辦法》,該辦法共二十條三十二款,對開辦國際學校的審請條件、審批過程、辦學方向、招生對象、聘任師資、場地、資金等問題作了較詳細的規定,是管理國際學校的重要政策依據和規範化的檔案。

三、辦學特色

六所國際學校的辦學各有特點。美國學校、日本人學校和德國學校本國特色較強。耀中、上中國際部和宋慶齡幼稚園國際部富有中西結合的特色。現主要以後一類學校為例介紹國際學校的發展特色。

1.管理體制

國際學校引進企業和私立學校的管理制度,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市教委主要負責每年學生名單和教職員工的註冊工作,一般不過問學校具體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同時市教委根據《關於開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暫行管理辦法》對新開設學校進行審核。學校與政府其它部門交涉遇到麻煩時,市教委負責協調。

2.辦學方針與培養目標

國際學校辦學的指導思想是學校作為不牟利的社會事業,追求教育的社會效益而非經濟效益。為此,國際學校確立了國際化、面向未來的發展方向。上中國際部以“博採人類先進教育之精華,吸取世界各國文化之精髓,傳授當代科學技術之成就,培養二十一世紀之英才”為總目標。

耀中教育機構的辦學方針是:“拓展教育新路向,接受時代挑戰,追求服務高素質;發展自我,回報社會,創造未來”。並在此基礎上,確定了分階段目標:

①嬰幼兒:在滿足其體能、靈性、智慧型、語言、情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並發展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和興趣,包括對人對事的關心和信任,對知識的追求和對技能的掌握。

②中、國小:加強學科及知識性的學習,但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獨立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學會自重自愛、樹立責任感等為主要目標。

3.教學與課程

為求得與各國學制銜接,國際學校實行雙語、雙教材教學,以實現中西課程互補,多元文化融合。

上中國際部打破原有的年級劃分和班級授課制,採用小組和個體授課相結合的方法。國際部的學生每個人都有一張自己的課程表,學校根據每個學生和各科的不同情況,配備專門教師,進行因材施教。在教學方法上,國際部借鑑美式教育的精華,融合中國教育之長,主課如數學、英語等,同時使用中、美兩套教材,力爭學生學得更精更好。

耀中國際學校的課程主要有:英文、數學、中文、自然、地理、歷史、美術、體育、戲劇、音樂舞蹈、運動、社區服務。

美國學校的課程:英語、語言藝術、社會學、科學、數學、美術、音樂、中文和中國文化、體育等。

日本人學校課程:國語(日本語)、社會、數學、理科、音樂、美術、技術、家政、保健體育、英語、中國語。

4.師資結構

日本人學校、德國學校以本國師資為主。上中國際部、耀中、美國學校,宋慶齡幼稚園國際部吸收教學經驗豐富、具有專業知識的中外籍教師任教。

上中國際部規定,在海內外挑選教學經驗豐富且具有專業技術和資歷的中外籍教師來校任教。教師上崗一律實行聘任制,聘期以一學年為單位,每年保持一定的解聘率。

5.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良好的服務管理

上中國際部有實驗樓、電腦房、電化館、影像廳、圖書館等教學設施,齊全先進。此外還有標準的田徑運動場、網球場、體育館、游泳池和溜冰場。同時還為一部分學生提供寬敞舒適的住宿,並配有專職的輔導員管理,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6.學校與家庭合作、研究與實踐結合

耀中確認家庭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學校很重視與家庭的共同配合。為建立多種溝通的渠道,鼓勵教師與家長的合作,達到學校與家庭同步教育的目的。耀中設有教研部,由具博士、碩士學位的專業人員負責,推行教育研究、課程發展、師資培訓、出版等工作。

四、問題與建議

1.由於歷史原因上海美國學校與上海日本人學校目前還是以駐滬領事館作為開辦者,如要求這二校確定自己的辦學“定位”,尤其是要定位為以外籍人員子女為招生對象,還將出現許多目前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些學校的辦學與招生傾向於開放,中國人也樂於把子女送到國際學校就讀。那么有沒有可能依照一定法律,允許國際學校向中國人子女開放?這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研究探索的問題。

2.對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里的中國教職員工,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