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作物種植的調查分析報告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為了更好的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作為大學生,我們走出校門、深入基層、深入民眾,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我們利用這個假期組成高良大學生實踐團,深入高良旺阜方向的大江、佛料村,羅陽方向的羅陽、江南村,新江方向的上宅、石頭等村的農戶進行問卷調查,了解高良鎮經濟作物種植的基本現狀、村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以及經濟作物產品的銷售等情況。

位於粵西地區的德慶縣高良鎮,山地與水田的比例不平衡,山多田少是其主要特徵,故高良鎮人民種植的經濟作物主要種在山地上,並以柑桔、巴戟、肉桂等山地作物為主。由於前幾年柑桔的收成很好,價錢相對穩定,且價格一直處於較高位置,所以大部分種植戶依靠柑桔致富。在柑桔種植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其他農民紛紛種植,甚至部分人把自家的水田都種上柑桔,出現了現在高良農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自家柑桔園的情況,柑桔種植在高良鎮已經形成一定規模,柑桔種植收入成為了高良人民較為主要的經濟收入。對巴戟的種植在高良也已有多年的歷史。九十年代時,巴戟是高良鎮種植面積最大的經濟作物,但是隨著巴戟種植的規模不斷擴大,巴戟交易市場趨於飽和。特別在XX年~~ 2024年這三年里,巴戟的價格急促下降,致使大部分的農民放棄了種植巴戟這一傳統。直到從去年起,巴戟價格開始不斷的回升,直至今日巴戟已升至每市斤8元左右,較好的甚至超過每市斤10元。從去年起農民又重新重視對巴戟的種植。肉桂在高良鎮具有最為悠久的種植歷史,肉桂曾經幫助無數了老一輩的高良人民擺脫貧困的生活。肉桂的價格相對來講比較穩定,因此肉桂的種植規模也相對計較穩定,特別是旺埠方向和都洪方向的種植面積比較大。總之,肉桂幫助高良人告別了瓦房,巴戟讓高良人民的生活滋潤起來,柑桔讓高良人真正奔小康,甚至部分走向了富裕。現在的高良除上述三大經濟作物外,部分高良人民還種植了桉樹、茶樹和佛手等經濟作物。桉樹是最新引進高良的經濟作物之一,種植一次便可收穫數次,其產量較高,收益預景好,因此桉樹的種植在近兩年來發展也頗為迅速,出現了很多過千畝的桉樹種植大戶。

縱觀高良鎮經濟作物的種植情況,雖然各種作物均有種植,但比例不協調,以至於經常出現市場供需不平衡的情況。相當一部分農民的投入與產出比例相當,甚至投入大於產出,生活難以得到改善。

本次調查以高良農民為樣本,在高良鎮各村共發放了100份問卷,回收97份,其中有效問卷97份。問卷回收率97%,問卷有效率97%。 在有效的97個個案中其中羅陽方向35個,旺埠方向占18個,新江方向占44個。

一 數據分析

1、農民選擇種植該種經濟作物的原因

在農民種植該種經濟作物之前,他們了解關注有關的種植信息、學習有關種植技術、看清產品市場前景等都十分重要,如果對這些基本情況都不了解就盲目種植,很難取得較高的經濟收益的。(見表1)

表1農民種植之前對該種經濟作物基本情況的了解程度

選擇種植該種經濟作物的原因

種植前對該作物種植技術的了解

政府指導

看到市場前景

跟風種植

十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