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思想政治工作

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中的生命線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為黨的工作的中心環節,成為動員和組織人民民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政治優勢和重要手段,是新形勢、新變化、新任務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嚴峻挑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光榮使命。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統觀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這是我們黨在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與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統籌理念。這一理念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統觀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趨勢、主動工作,打造文化軟實力,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五個方面的挑戰:

一是網際網路等高新技術迅猛發展對思維方式的挑戰。全球經濟已經呈現出一體化的態勢,任何經濟、政治事件都不再是孤立的,人們生存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思維方式的轉變成為人們適應變革賴以生存的東西,另一方面舊的思維方式又在禁錮束縛著人們的思想。面對信息化、知識爆炸,面對信息源、信息傳播手段等方面的挑戰,思想政治工作要迎接這一挑戰,不僅需要具備正確判斷評價信息的能力、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恪守信息網路職業道德的能力、批判和剔除錯誤信息的能力,更需要具有引領人們建立科學思維的能力。

二是創新型國家建設對人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挑戰。自主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我們國家發展的瓶頸。因此,黨和國家把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城市作為一種國家戰略提了出來。創新型城市、創新型國家建設,最終歸結於人民民眾的創新能力。怎樣使學習創新成為首都市民的普遍行為,形成人人、時時、處處學習創新的社會氛圍,成為多數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是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和光榮使命。

三是深化改革中利益失衡對社會和諧的挑戰。中國已進入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從經濟領域到社會領域,各方面都在加大改革力度。客觀存在的各種不和諧因素給社會和諧帶來諸多問題,對社會穩定和諧發展提出挑戰。特別是在利益格局的大調整中,出現了弱勢群體、邊緣化人群等新情況,大量的、多元多樣多變的、深層次的問題需要思想政治工作面對和研究。

四是國際化市場化競爭對道德信用的挑戰。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培養人們的信用意識,建立社會信用體系中擔負著重要任務,也面臨著嚴峻挑戰。現在真正的社會整體信用體系並未完全建立起來。思想政治工作要變革理念,為在整個社會形成以誠信為核心的道德信用體系而努力。

五是奧運日益臨近對市民人文素質的挑戰。奧運日益臨近,人文環境、市民素質的挑戰更加嚴峻緊迫。按照辦一屆高水平、有特色的奧運會對北京市民人文素質的要求,還有諸多的差距。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與時俱進、創新變革

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現狀,同我們黨擔負的歷史任務,同我們國家在社會大變革時期所處的大環境,同人民民眾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都還很不適應。這就必須探索和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變革。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要變革觀念和思維方式。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係”,這是對思想政治工作觀念變革和方式創新的明確要求。要以先進生產力標準來定位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把人作為生產力三要素中最具決定性的要素,把培養人、造就人、激發人、成就人作為工作的基本定位,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和積極性。要真正體現以人為本,在各項工作中見物見人,關注人的感受、人的需求、人的內心和諧、人與人關係的和諧。這其中有許多思想觀念需要轉變和確立。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要豐富延伸內容。思想政治工作要從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從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及時豐富有利於社會改革發展、有利於幹部民眾思想道德素質、科技素質和健康素質提高的內容,讓思想政治工作充滿生機與活力。要切實克服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程度不同存在的內容單一、供需不合的現象。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大思想文化含量。要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當作一門科學來對待,克服簡單公式化、概念化的現象。要增加思想含量,要更多地運用思想的力量去征服人,用理論的力量去說服人;要增加知識含量,更多地運用心理學、行為科學、管理科學,政治經濟學、法律等知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知識含量和有效性;要增加科技含量,更多地運用網路等各種先進的科技手段方法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要變革形態和方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村鎮文化、機關文化等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建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態,是全面開放形勢下打造思想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競爭力的重要載體和有效手段。要把和諧企業文化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態,積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運用文化形態以文化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人民自覺追求的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