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教育科研工作計畫

(2)不定期地隨機聽課,及時反饋聽評課信息,督檢整改出現的問題。

(3)組織研討會、教研沙龍等活動,就課堂教學存在的有關問題讓教師們進行主題研討。

(4)讓教師自覺進行教學反思。一是對課堂教學反反覆覆地思考,努力達到教學過程的最最佳化;二是針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與措施。

(三)實施分層作業改革  提高作業教學質量

1.本學期我們繼續實施“選單式分層作業”改革。具體做法是:一是實行學生編組分層次。在實施“動態分層式”作業的設計與實施前,我們在保持原來班級不變的前提下,按學生學科學習情況、能力傾向和學習目標不同,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三個組:基礎組:基礎、智力較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欠佳(後20%學生);發展組:基礎和智力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左右;(中間50%學生);創新組:基礎紮實,接受能力強,學習方法正確,成績優秀。(前30%學生)。在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時,教師必須做到:對學生的分組應由老師掌握,不宜對學生公開,防止優生自滿、差生自卑,儘量保護低層次學生的自尊心。二是實施學習目標分層次。教師在學生學習每一單元前,制定好單元計畫,並根據計畫制定每一單元的分層學習目標。把學生的學習目標也分為三層,即基本目標,發展目標,創新目標。創新目標:鑒於該層次學生的基礎好,學有餘力,在他們全面完成課標和教學計畫要求的基礎上,教師要注意滿足這部分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其潛能,要重在引導他們的綜合套用知識,不斷提高和發展其學習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作業題主要以綜合面廣、靈活程度深、創新意識強的題目為主。發展目標:鑒於該層次學生處在中間層,有一定的基礎。因此針對這部分學生,重在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快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好地完成課標和教學計畫所規定的要求。作業內容主要以變式題或一般綜合題為主。基本目標:鑒於該層次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困難很大,應以基本完成課標和教學計畫所規定的最基本的要求為主,降低難度。作業內容以最基本的知識和最基本的技能訓練為主。三是作業設計分層次。首先是單元練習題的分層設計,各備課組在通覽教材和教參的基礎上,以《課程標準》和《教材評價標準》為指導,根據單元的學習目標,將各單元的作業進行整體設計。並分為三類既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

一星級:基本題(要求每一個學生所必須掌握基本知識的一些題目);

二星級:提高題(難度比一星級略高一點,它是一星級作業的擴展.這一類題目都是需要經過認真思考後才能解答的稍有變化的題目);

三星級:綜合運用題(它需要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地掌握後才能正確解答對)。

通過這樣的整體設計每個學科都建立起了習題庫。並為每節課的習題設計和作業設計提供了資源和依據。然後對每節課的課後作業分層設計,每次新課上完,教師就以本學科的習題庫為資源,依據本節課的分層目標將作業分為三類,既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四是作業實施分層次,每次布置作業,都將三個星級的作業全部提供給學生,學生自由選擇。做一星級的學生,可以選擇其他兩個星級的題目。做二星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三星級的題目。做三星級題目的學生,前兩個星級的作業免做。五是檢測內容分層次,教學每一單元學習結束以後,安排一次過關考核。考核內容,以課本習題為主,著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要根據三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擬定出不同層次的單元測驗,也可使用同一份試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檢測本學期還將探索分項考核評價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習慣、興趣與方法、知識與技能、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的發展狀況進行檢測和評價,建樹“多把尺子量學生”的評價觀,逐步建立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多元評價體系。通過這些做法,引導教師投身作業改革,提高作業質量,大面積提升教學質量。

(四)樹立品牌意識  打造學校教育特色

學校將依託表達力教育特色班,強化各類訓練,積極參加各類各級開展的展示活動,擴大影響面,邀請專家論證指導提升,逐步打造適合我校可持續發展的、對師生終身受益的特色教育體系,把我校建設成為市內外知名的品牌學校。

(五)加強過程精細化管理,提高我校教育科研水平

本學期,我校將在教科研工作各個環節加強精細化管理,保證教科研工作的優質、高效、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