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勞動契約的誤區

簽訂勞動契約先收押金

外地來滬打工的小王剛剛找到了工作單位。可單位負責人卻提出,因為他是外地人,所以在簽訂勞動契約時要收取5000元的抵押金,等勞動契約解除師再退給他。該用人單位這一舉動已經嚴重違反了勞動契約法規。訂立勞動契約,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抵押金、抵押物、保證金、定金及其他費用,也不得扣押勞動者身份證及其他證明。

員工須無條件服從單位規章制度

不少單位認為,員工既然是單位的人,就必須無條件遵守單位的規章制度,如有違反,應該照章處罰。

根據《勞動契約法》規定,作為合法有效的規章制度必須有兩個前提:一是程式合法,二是實體內容不得與現行法律相違背。規章制度如違法並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動者可隨時解除契約並有權得到補償。

員工離職由誰付違約金?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曾書面約定合法違約金的,員工提前離職一般有違約金的問題。如果是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則由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相反,則由勞動者支付。但是違約金不是經濟補償金,先前沒有約定是不可以隨便提出這個要求的。

開除和解僱有什麼關係?

開除主要是過去勞動部獎懲條例中的說法,現主要用於國有企業。私企、外企等非公經濟中的開除其實是指過錯性解除,因為員工嚴重違紀等過錯,用人單位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契約。所以不能把開除和解僱混為一談。

弄清楚上面這些問題後,提問者的公司現並沒有正式對其提出解除契約,因此他可以繼續正常在單位里上班,不必苦等什麼違約金的出現。

無固定期限契約是“鐵飯碗”

不少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錯誤地認為,與用人單位簽了無固定期限契約,勞動者就等於捧上了“鐵飯碗”,這種契約如同勞動者的“護身符”、用人單位的“終身包袱”。

無固定期限勞動契約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契約。無確定終止時間就表明勞動契約的終止是不確定的,雙方協商一致或是出現員工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等情況,契約都有可能解除。

《勞動契約法》不保護用人單位

《勞動契約法》一出台,用人單位紛紛採取裁員等方式應對。不少企業負責人認為,這部法律只保護勞動者,許多規定讓他們很被動,可以說是用人單位的“毒藥”。

《勞動契約法》不僅保護勞動者,同時也保護用人單位。總體上看,該法的相關規定向勞動者作了傾斜,但其中也不乏維護用人單位合法權益的內容。例如:該法新增了保護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競業限制規定,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進行了約束,此外還放寬了用人單位依法解除勞動契約的條件。

用人單位可隨意裁員

一些用人單位認為,裁員是自己說了算的,想裁就裁,想裁多少就裁多少。面對單位的裁員,許多勞動者十分無奈。

《勞動契約法》明確,發生以下4種情況單位才能“大規模”裁員: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契約後,仍需裁減人員;其他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契約無法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