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準則學習調研報告

切實解決領導幹部違反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的問題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轉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於是領導幹部直接介入經濟活動的事情比較普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人們發現,黨政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領導市場經濟工作應該著重進行巨觀調控,儘量從微觀經濟領域擺脫出來。不然的話,違反經濟規律的“瞎指揮”不可避免,而且會誘發許多腐敗現象。鑒於此,這些年黨和政府一再作出規定,對領導幹部如何領導和介入市場經濟活動提出規範和限制,取得了較好效果。但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還存在一定的滋生權力尋租行為的空間,出現了極少數領導幹部違反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的現象。他們違反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或者有關議事規則,利用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通過向相關地方、部門、單位及其人員暗示、授意、打招呼、指定、強令等方式,影響有關市場經濟活動的正常開展或者影響正常的市場監管、調控活動。這些行為導致許多腐敗案件的產生,也直接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影響了公平競爭。為此,《廉政準則》新增加一條,即在第七條專門規定“禁止違反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謀取私利”,並提出了八項具體要求,其中包括不準干預和插手應由市場起支配作用的經濟活動,不準違反規定干預和插手國有企業正常經營活動,不準干預和插手經濟糾紛等。這些要求,必須得到切實遵守,不能違背。

需要注意的是,《廉政準則》第七條所稱的“謀取私利”,是指謀取國家、集體和企業利益之外的個人私利,既包括為本人謀取私利,也包括為他人謀取私利,至於這種私利是否正當,不影響對行為性質的認定。

在我們這樣一個大黨、大國,不同的地方和單位反腐倡廉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會有所不同。除了上述四方面較為普遍的問題之外,還有領導幹部脫離實際,弄虛作假,損害民眾利益和黨群幹群關係的問題,違反規定選拔任用幹部的問題等。但是,不論是什麼突出問題,只要我們本著黨的一貫立場和原則,本著《廉政準則》的基本精神進行處理,就一定能夠克服它、戰勝它,不斷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作者邵景均 系中央紀委研究室研究員 2010年03月23日01:30 正義網-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