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六一兒童節的習俗

世界各國六一兒童節習俗!

6月1日國際兒童節,是為了保護兒童權利、改善兒童生活而設立的節日。

【兒童節由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裡的房舍、建築物均被燒毀,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正式決定每年6月1日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自此次大會後,一方面藉以鼓舞兒童,讓兒童感到幸福、快樂,另一方面也為引起社會重視與愛護,各國**都先後規定“兒童節”。

【中國的兒童節】

舊中國的兒童節

硝煙中的童年難免痛苦和憤怒,但苦難的童年也有明快和熱情。中國抗日兒童團的建立,讓那時山裡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節日——兒童節,不過,那時的兒童節是4月4日。

抗日戰爭中,中國的晉察冀邊區有數以十萬計的抗日兒童團員,其中包括著名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後來解放戰爭中的先烈董存瑞,還有更多的兒童團成員經歷了波瀾壯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後,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骨幹。

老兒童團員回憶說,到兒童節這天,只要日本人不來“掃蕩”,縣裡、區里都要組織活動,開大會。有時舉行唱歌比賽,有時組織操練,幾個村的兒童團還較著勁,看誰歌唱得好,操練得整齊,得了優勝還有獎品,獎品一般是鉛筆等。

為提高對付敵人的本領,軍事訓練也是兒童團的一個重要內容。邊區組織夏令營,把兒童團的骨幹集中起來到深山進行訓練,他們學打槍、學刺殺、學埋地雷,還進行拉練,搞防空演習,防火演習。

為提高反“掃蕩”能力,兒童團還組織過“衝鋒月”活動,將孩子們每天晚上都集中起來,住在一起,半夜進行緊急集合,打背包、越林跑。

新中國成立後兒童節

從 1949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定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學校一般會為此組織相關的集體活動,並要求學生正式著裝(普及校服前為白襯衣藍線褲)香港現時雖屬共和國一部份,但民間在約定俗成下,香港兒童節的日期與中國台灣的兒童節日期一樣,即4月4日。民間慶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禮物給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遊玩。

中國台灣的兒童節

台灣的4月4日兒童節……曾經是現在台灣中壯年的盼望,當時國小放假一天,學校還會送孩子們一份禮物,那怕是一支牙刷或一個茶杯,都讓孩子興奮不已。家境好的,父母都還會特別加送心愛禮物給自己的寶貝。雖然隨著社會變遷,兒童節已和婦女節合併為婦幼節了,但“4月4日兒童節”仍是許多大小朋友的期待。

兒童節是在1931年,由“上海中華慈幼協會”發起,建議**明訂每年四月四日為兒童節。後來再由教育部制定兒童節紀念辦法,並於隔年的四月四日實施,所以第一屆的兒童節是1932年4月4日。

【兒童節習俗】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給所有兒童創造良好的家庭、社會和學習環境,讓他們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一直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一年一度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就是專門為兒童們設立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