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寫作及論文答辯範例

一、論文選題

筆者畢業論文的申撰,是在XX年5-10月份進行,屬廣東省漢語言專業自學考試第18批本科畢業論文;論文題目是:《靈魂棲息的地方——試論陶淵明作品的思想和人格意蘊》;論文成績:優。

申請論文寫作之前,並沒有任何有關學識積累或經驗上的準備,只是因為已經符合主考學校的規定條件,便根據自己的專業考試計畫安排進行申報罷了。至於論文的選題,乃是緣於自考課程《美學原理》對陶淵明的詩句,多有引用;觸目之餘,感慨每深。此外,《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對陶淵明單列章節,高度評價;筆者學後,卻似感意猶未盡。尤其是到後來,《中國古代文學史(二)》侵食了我太多的思想和情感,於是,以陶淵明作為自己畢業論文寫作論題的想法,也就隨著各門自考課程的不斷學習和修完,漸漸在我心裡形成並確定下來。

文學的歷史長河,無論古今中外,隨便擷取一人、一事、一作,鋪衍成一篇5000字以上的論文,應該都是絕對不成問題的。因此,就論文選題來說,筆者以為,優先考慮那些課程自學過程中令你心動的篇章或人事,足矣。

二、論文提綱

誠如在【概論】中所言,筆者認為擬定論文提綱最重要的不是寫個三五百字提交導師審批,而是在基本完成資料查找、收集工作的基礎上,將整篇論文寫作的結構框架大致定型。本文附表就是筆者以圖表形式繪製的寫作思路綱要。從內容上講,即使對於同一論文選題的讀者,都是毫無意義的;附錄目的,只是在於示例說明:如何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完成上述論文寫作思路和綱領結構的擬定任務。在筆者整篇論文寫作過程中,雖然圖表中涵蓋的許多論證要點,與最後論文定稿有所出入;論點歸結也遠非圖表中那么簡單;尤其美學形態一層,更是完全不用內中的論點;但整個提綱的結構框架,卻是一直穩固不變的。這種支柱式的提綱擬定,就好比建築——打好地基,搭成屋架之後,裡面的房間如何裝修和擺設,隨心所欲——能夠充分保證在中心論題不變的情況下,各層面的論點論據都可以隨時按照最佳的、最具說服力的需要或者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行靈活更改、變換、增刪等等,而論文本身不受結構布局影響。

表中末行,原本是筆者在初期的資料收集及參閱過程中總體尚有待進一步深入研析和探究的未竟之務,擬在其後的論文寫作過程中不斷加以完善,故批星號標記以自我提示。筆者隨後將陶淵明的所有原著整理列印,按照自己初步的理論依據進行劃分,依陶淵明年譜貼上成一張近於a0的大圖表,用於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隨時參閱、檢驗和調整。而事實上,這份工作最終的進行結果,演化成畢業論文第三層中的所有立論和論證——根據陶淵明作品所呈現出來的美學形態進行系年,從而離析出其中的思想和人格意蘊。

正是基於上述事實原因,作者在本冊【概論】中提出,對資料的收集、處理、消化、汲收、辨證式地肯定或否定等工作,其實是貫串始終的。並且,要重視原著的解讀和辨析工作以及資料收集的整理和記錄工作,切實做好論文寫作的基本功。

三、畢業論文

由於筆者的畢業論文篇幅太長,因此無法全部附錄於此。又考慮到廣東省的每位學員均須按主考學校規定購買《廣東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文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萃》一書,已經有了很多參照範本,因此,筆者將論文中的主要論點提綱以及體現層次之間銜接關係的段落擇要摘錄於附文一中,算是提供一篇畢業論文的概覽罷。其中,有幾點筆者想具體說明一下:

其一,文貴求新。但一個“新”字,筆者以為,既有翻新,也有全新。所謂翻新者,就是對所收集、參閱的資料以及他人學術論著中的有關觀點,自己從不同或相反的角度進行觀照,從而得出新的不同結論或觀點;所謂全新者,就是另起爐灶,獨闢蹊徑,採用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得出新的研究結果。筆者在畢業論文中將這兩者與論文的行文結構有機結合起來,第一層社會形態基本為翻新;第二層社會形態是翻新與全新參半;第三層則是全新。也因此,筆者將第三層作品系年之前的開首部分,全部附錄。非為自炫,而是因為:一來它們充分體現本冊【概論】中的有關理論,正是筆者論文寫作中實踐與經驗的相互印證;二來《論文選萃》中的文選由於篇幅的限制,筆者翻閱之下,幾乎沒有這種全新的例子。故此筆者才不揣鄙陋,意在對即使不同選題的學友讀者,其論文寫作的探索思路與方法,想來也同樣可以有所啟益?!

其二,相比於畢業論文寫作規範中的要求,筆者的論文中多出了一個附錄部分。這種結構上的安排原因,具體見論文答辯。

其三,由於寫作時間十分緊促,幾乎所有的資料查找、收集工作,筆者都是通過網路和電子圖書館完成。因此,【參考書目】這一部分,形式上依然按照畢業論文寫作規範的要求,但在內容上便有所不同。從目前計算機和網路套用的普及情況來看,筆者估計,目前或今後,肯定會有很多學友,在此項上也如筆者一樣,慣於上網而不是泡圖書館的罷?卻只不知其結果心得,是否與我相同?電子圖書館如超星者流,固然快捷方便,然可供讀書卡免費下載或閱讀的書籍出版日期太舊,非熱門學術專業方面的論文論著,更是鮮有XX年以期版的。這種情形,對於與論題有關的新的研究信息資料的收集、參閱和引用工作十分不利——或許早已有什麼論著得出新的好結論可供直截了當、省心省事地引用了,沒想自己還在戮力勞心、親證躬論,豈非嗚乎哀哉?!當然,好在本專業的學術更新相對還是比較緩慢,但筆者依然建議:中國的電子出版物服務畢竟還是比較落後,條件允許的話,不要對其過分依賴。信息資料的來源方式,最好儘量多種多樣化,且注意各種新舊出版物的齊備。俗話說,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筆者看來,本冊【概論】中所說的“對於論題的已有研究成果樹立起一種‘史’的眼光和魄力”,事實上,與所收集資料本身必須具有“史”的階段性和代表性,是完全分不開的。

四、論文答辯

以筆者所屬的論文批次而言,主考學校為節省學員的食宿及路費開支,論文答辯採取“開卷考試,獨立完成”的方式(所有學員均不去學校參加答辯)。學員收到答辯通知和答辯題目後獨立回答試題,然後在通知要求的截止日期之前寄給指導老師。

筆者的論文答辯題目,既有關於畢業論文寫作的一般性問題,又有關於論文本身的具體性問題。難度不算大,但具體性問題的題目,同樣體現了前述論文寫作過程中的種種思考與理論。一般性的問題,則可以說是論文寫作過程中學員應該注意的一些細節性事項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