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新畢業論文致謝

畢業論文致謝1

四月維夏,山有嘉卉。初春的綠城早已艷陽朝天,花滿枝頭,欣欣向榮。在這個美好的季節里,我在電腦上敲出了最後一個字,心中湧現的不是想像已久的歡欣,卻是難以言喻的失落。是的,隨著論文的終結,意味著我生命中最純美的學生時代即將結束,儘管百般不捨,這一天終究會在熙熙攘攘的喧囂中決絕的來臨。

三年寒窗,所收穫的不僅僅是愈加豐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閱讀、實踐中所培養的思維方式、表達能力和廣闊視野。很慶幸這些年來我遇到了許多恩師益友,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和熱心的照顧,讓我在諸多方面都有所成長。感恩之情難以用語言量度,謹以最樸實的話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謝我的恩師岳曉華老師。三年來,岳老師對我的學習和研究都非常嚴格,並給予了悉心的指導,使我受益菲淺。從恩師身上我體味到了豐富的學養、嚴謹的作風、求實的態度,勤奮的精神,這都成為了我不斷前行的動力和標桿。

感謝我的校外導師於起翔老師。於老師身為《廣西日報》的領導,還常常在百忙之中抽空與我們聊天,指導我們的論文和工作。於老師作為一個優秀傳媒人的品質和熱情深深的打動了我,其諄諄教誨也銘記於我心,對此我深深感激。

同時還感謝三年來幫助和教育過我的商娜紅老師、黎明潔老師、江建文老師、周瑩老師、靖鳴老師、李勤老師、李慶林老師……一路走來,從你們的身上我收穫無數,卻無以回報,謹此一併表達我的謝意。

還要感謝我的父母,給予我生命並竭盡全力給予了我接受教育的機會,養育之恩沒齒難忘;感謝我的伴侶雷德坤,無論在精神還是在物質上都給予我莫大的支持;感謝我的同窗好友李靜,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總能給予我安慰和鼓勵,讓我重拾信心。

還有許多人,也許他們只是我生命中匆匆的過客,但他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依然在我記憶中留底了深刻的印象。在此無法一一羅列,但對他們,我始終心懷感激。

1988—XX年,學生時代,歲月妥貼,時光綿長。

最後,我以《瓦爾登湖》里的一句話結束我的論文,並以此作為未來乘風破浪的心靈腳註: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於我們就是黑暗。但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以此為記。

畢業論文致謝2

時光匆匆如流水,轉眼便是大學畢業時節,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離校日期已日趨臨近,畢業論文的的完成也隨之進入了尾聲。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一直都離不開老師、同學、朋友給我熱情的幫助,在這裡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

說心裡話,作為一個本科生,在最初試圖以《周易》為題材進行研究時,還是頗有顧慮的,最大的難題在於自己對《周易》缺乏足夠的了解,面對神秘瑰麗的古代典籍茫茫然不知從何處下手,幾經醞釀思索,最後在文學院不少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最終確定對《周易》的人生哲學進行嘗試性的分析研究,由此才展開此論文的撰寫工作。

本學位論文是在我的指導老師陳松青老師的親切關懷與細心指導下完成的。從課題的選擇到論文的最終完成,陳老師始終都給予了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並且在耐心指導論文之餘,陳老師仍不忘拓展我們的文化視野,讓我們感受到了文學的美妙與樂趣。特別是陳老師借給我的《周易美學》一書,讓我對《周易》中神奇瑰麗的殿堂多了一份盼望與神往,雖然與論文不甚相關,卻為我將來步入學術研究的殿堂打開了不可多得的方便法門。值得一提的是,陳老師宅心仁厚,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對學生認真負責,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學者的嚴謹和務實,這些都讓我們獲益菲淺,並且將終生受用無窮。畢竟“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希望藉此機會向陳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此外,本文最終得以順利完成,也是與文學院其他老師的幫助分不開的,雖然他們沒有直接參與我的論文指導,但在開題時也給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見,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議,他們是李生龍老師,吳建國老師,王建老師等,在此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最後要感謝的是我的父母,他們不僅培養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的興趣,讓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使心靈有了虔敬的歸依,而且也為我能夠順利的完成畢業論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與幫助。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和工作,不辜負父母對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會好好孝敬和報答他們!

畢業論文致謝3

三年的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就要隨著這篇論文的答辯而結束了。有許許多多的捨不得,也有許許多多的感謝要說。

首先要衷心感謝的是我可敬可親的導師李芒老師!您三年來對我學習和研究的悉心指導和諄諄教誨令我終身受益。在您的指導下,我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您的睿智、對知識孜孜不倦的追求、對教育科學研究的熱愛、嚴謹的治學態度讓我學到了如何做事,您在生活中的幽默、寬容、豁達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千言萬語在此刻化為了一句“謝謝您!”。

感謝所有教育過我的老師!你們傳授給我的專業知識是我不斷成長的源泉,也是完成本論文的基礎。

感謝所有在科技樓1006學習和生活過的同門:李莎、張玥、司言詞、褚秋硯、畢海濱、陳守剛、周瑋、張雪梅、董德寶等!特別要感謝的是和我一起參與“綜合性學習”的各位同門,因為這篇論文的實踐工作是我們大家一起完成的。還要特別感謝李莎——這個和我一起學習和生活了七年的好朋友、好舍友、好同學,你和我一起經歷了許多重要的時刻,尤其是各種各樣的考試,你在我論文完成的過程中給了我許多鼓勵和幫助。

感謝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北京市八一中學、鄭州47中、北京市匯文中學、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老師和同學!你們給了我豐富的實踐土壤,使我從中汲取了無限的養分,讓我能夠站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完成我的論文。

感謝我的舍友兼好友:劉慧瓊和代瓊琳!你們的開懷大笑、你們的精神鼓勵、你們的……給了我快樂和溫馨的感覺,給了我永遠無法忘記的研究生生活。

感謝我身在遠方的父母!你們給我生活上的關懷和精神上的鼓勵是我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