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致謝反映出的教育問題

大學四年,最後的作業就是畢業論文,這不僅衡量學生的學術專業水平,某種程度上還考察了學生的道德素質和責任意圓 桌識。本科生論文水平的質量高低或許和個人能力水平有關,可論文謝辭的寫作並無一定之規,也比論文正文寫作的難度小很多,基本上是個人意志的自由書寫,可為什麼論文謝辭屢遭“毒手”,不是被忽略就是被“惡搞”,抑或是索性“借用”別人的謝辭,甚至發展出“謝辭寫作模版”,換上人名地名就敷衍成了一篇新謝辭呢?事實上,任何一篇學術論文都是站在前輩研究者肩膀上的產物。前人的論述、討論、爭辯都給我們啟發,是我們腳下的燈。所以論文謝辭並非可有可無的虛文假禮,而是記錄論文發展軌跡的真實寫照和向前輩學人以及曾經給予過自己幫助的人的致敬。在西方,謝辭更是不可缺少的論文一環,西方學者習慣把“致謝”放在學術論文和著作的開頭,開宗明義地表達感恩之情。

不寫謝辭或“惡搞”謝辭的做法不僅與學術規範精神背道而馳,其中折射出來的學生道德感、感恩意識的薄弱和學校論文管理體制的混亂更讓人心寒。如那份帖子所言“感謝馮·諾依曼先生。是他整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計算機,才使得我們這些後人鳥槍換炮,由‘剪刀加糨糊’的‘學術土匪’晉級為‘滑鼠加剪貼簿’的‘學術海盜’”“;感謝負責答辯的老師。在我也不明白所寫為何物的情況下,他們只問了我兩個問題—都知道寫得什麼嗎?知道;參考文獻都看了么?看了—後便讓我通過了答辯”。也許這份謝辭更像是一個寓言,對陷入形式主義泥沼的論文和答辯進行了嘲諷。

眾所周知,本科生論文質量水平不高,坊間對取消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呼聲也是一浪高過一浪。該不該取消本科生畢業論文尚需要教育專家的進一步論證,不屬於我們這裡討論的範圍,但如果取消本科生畢業論文的一個主要理由是論文質量不高,多有抄襲的話,那校方理應承擔起失察失職的過失,豈能為自己的無能找藉口,或者乾脆說要取消了論文完全逃避自己應盡的責任呢?正如有的網友表示“我的論文看的人不會超過5個”。“開始寫論文了,我的指導老師總共就和我見過一次面,說了兩句話,我該感謝他什麼呢”。部分論文指導老師和答辯老師的不負責任和馬虎態度的確很難讓學生肅然起敬。

一般而言,論文的答辯和審閱環節和論文寫作環節同樣重要,答辯和審閱環節是對論文的進一步修改完善,也是“刷人”最多的環節,國外學校十分重視論文答辯,答辯小組會對學生“輪番轟炸”,對論文中的一點點小錯誤也抓住不放,每年在這個環節上因表現不佳,答非所問而被取消授予學位的學生大有人在。而在我國部分高校,這兩個環節基本上是走走過場,答辯如同敘家常,侃大山,完全喪失了答辯應起的作用。這種例行公事般的態度又怎么能使學生對老師充滿感激呢?所以在謝辭里學生也只能例行公事般地對老師敷衍上幾句,談不上有什麼真心實意的謝意。

學生們道德責任感淡薄和感恩意識差是造成這個現象的另一個原因。大學生們認為他人無論對自己提供了直接幫助還是間接幫助,總之有太多的“理所應當”,是義務的,又何必要對他們說一聲謝謝呢?還有一種更危險的傾向是,學生們熱衷在謝辭里對指導老師和答辯老師大唱讚歌,據說這樣能確保論文安全通過,這是上一屆學生對後輩學弟學妹們口耳相傳的小秘密,“厚黑學”的運用終於無所不及,這更應該引起有識之士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