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律師工作計畫範文彙編

(一)服務經濟建設,促進科學發展

要按照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經濟工作目標任務,牢牢把握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緊緊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保民生、促穩定,充分發揮律師法律服務的職能和優勢,努力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要圍繞“五大戰役”的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建設,組織律師服務團開展“法律大服務” 、“法律體檢”活動,為重點項目的各個環節,提供有針對性的法律意見和建議。組織開展結對服務、舉辦法律服務推介會、發放法律服務聯繫卡,豐富法律服務與企業對接的形式與途徑,為律師服務重點項目建設搭建平台。

圍繞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加強自主創新、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重點領域的法律問題,進一步拓展法律服務領域;組織律師認真學習領會xx屆六中全會精神,引導廣大律師服務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充分利用文化事業改革的時機,積極拓展文化建設的法律服務新領域;圍繞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切實做好消費、投資、智慧財產權和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法律服務工作;著眼服務跨越發展,大力深化專項法律服務活動,不斷提升法律服務層次和質量,提高服務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

結合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發揮律師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民眾權益機制中的獨特作用,推動律師積極參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積極參與涉法涉訴信訪、市縣兩級領導幹部接待民眾來訪活動、醫患糾紛的處理,積極參與群體性事件的預防處置,為黨委、政府提供妥善處置的法律意見和工作方案,協助政府疏導民眾情緒,促成事件依法有序解決。建立法律服務和矛盾調處對接機制,發揮律師在調解工作中的專業優勢,採取訴前調解、庭內和解、庭外和解等手段,引導當事人更多地通過調解方式解決矛盾糾紛。指導督促律師所建立健全群訪、群訴等敏感案件和群體性糾紛接案審查和請示報告制度,嚴把律師接案關,促進重大矛盾糾紛妥善處置。

(三)維護民眾權益,促進民生改善

積極倡導廣大律師樹立服務意識,增強民眾觀念,堅持服務為民,面向民眾、面向基層、面向社區、面向農村開展法律服務,為民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圍繞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加強農村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發揮市消委會顧問律師團、法律服務志願律師團等的作用,積極向困難民眾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做好農民工和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努力為解決民眾就醫、就學、就業、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等民生問題服務,維護民眾合法權益。

(四)服務法制建設,推進依法治理

積極參與“六.五”普法各項普法工作,深入開展法律服務“九進”活動,提高公民法律素質。積極為政府和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法律服務,推動依法行政,促進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推進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積極推動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團,協助政府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進一步加強企業法律顧問工作,為企業依法經營管理、招商引資、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提供法律服務;關注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律師在參政議政中的作用,幫助和支持他們運用好專業知識履行好職責。

三、強化行業自律,促進健康發展

( 一)加強律師所管理,夯實管理基礎。充分發揮律師事務所在律師管理中的基礎作用。指導、督促各律師事務所根據《律師法》有關規定,結合實際不斷完善以決策程式、人員管理、風險控制、質量控制、收益分配等為重點的律師事務所內部管理制度,完善執業管理、利益衝突審查、收費與財務管理、投訴查處、年度考核、檔案管理等制度,保證各項規章制度覆蓋律師事務所管理的各個環節、各個層面。落實各律師所使用內部管理軟體,規範收案、收費,提高管理效率。組織律師所主任和內勤培訓,培養和增強律師事務所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落實市律師協會《關於規範合夥律師事務所主任履行管理職責的若干意見》,明確律師事務所主任、合伙人的職責分工,增強管理責任;繼續完善健全律師事務所“五個機制”,即職責落實機制、教育培訓機制、行為約束機制、執業監督機制和違規違紀行為懲處機制。

(二)加強監督檢查,促進規範執業。健全監督體系,加強對律師執業的外部監督。充分發揮各專業委員會的作用,加大對重大、疑難、敏感和群體案件的研究、指導,進一步提高律師的執業和風險防範能力。各律師所受理群體案件和重大敏感案件,要於3日內向律師協會報告。各律師所要落實律師代理重大敏感案件集體討論制度,律師所主任要負責質量把關。市律協要對律師辦案過程實行全程監督,確保律師依法、依紀辦案。對在辦案過程發生違法違紀的律師要嚴厲查處。年底開展一次律師辦案質量和服務收費檢查,重點向當事人了解律師服務和收費情況,督促律師勤勉盡責,依法收費。加強律師間的交流合作,制止惡性競爭,保障服務質量,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律師行業整體利益、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