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律師個人工作總結範文

青年律師在專業化的過程中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生存與發展的矛盾。由於案源的不飽和狀態和用錢高峰期的矛盾,能力的欠缺和對高端業務的渴望之間的矛盾,導致了很多青年律師出現了浮躁和困惑的心態。而部分資深律師對年輕律師只重使用、忽視培養的訓練方式,更加重了年輕律師的心理不平衡。因此,年輕律師應當守住真誠的心,忍住寂寞,耐住痛苦,把律師作為終生的事業而看待,認清楚鞏固、提高、專業化是人生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不用去想著怎么跳過此過程,這應該是人生的一種錘鍊。任何律師都是這樣過來的,沒有逃避的可能。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公司生命周期都很短,甚至可以形象地稱之為“七年之癢”,風生水起了一番後很快就銷聲匿跡了。為什麼?主要是公司設立之初,老闆太想掙錢,致使公司的行為庸俗和扭曲。而比爾蓋茨開始做微軟時,他先考慮的肯定不是掙錢,而是怎樣做軟體。這就告訴我們,如果想掙錢,你首先不能去想著掙錢,然後才能掙到錢。如果想做一名好律師,首先也不能去想名利雙收,而應該去想怎么做好業務,怎么為客戶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法律服務產品,然後,才能真正地做到名利雙收。浮躁,是把事情做好的最大敵人,要耐得住性子,忍得住寂寞。因為一浮躁,就會使行為扭曲。不用擔心沒有人脈,時間會慢慢地解決這個問題。只要堅持,終歸會有一天,青年律師會做到在短暫的談話時間裡,明確挑剔的專業客戶的法律需求和困惑,讓客戶產生合作的需求。青年律師從最初整理材料開始,然後學習怎么寫檔案,再有資格去簽發檔案,到最後客戶只找自己、不找合伙人,這是一個成功的過程。成功的人往往就是那個在最艱苦的時候,還在做麥田守望者的人。最後,律師事務所作為律師執業的平台,應當積極為青年律師創造發展的外部條件。

年輕律師應該如何發展,是依靠自身力量去殘酷的環境中拼搏?還是依託師傅的傳、幫、帶?還是依託整個律所的平台和團隊?筆者認為,一開始就讓年輕律師獨立操作,其結果只能是照貓畫虎,那對律師、對事務所、對客戶都是不負責任的。而且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律師所面對的客戶法律意識越來越高,越來越成熟,很多領域如保險、金融、房地產、證券等的客戶本身就高學歷、高智商,其在該領域的經驗和法律知識甚至遠遠超過了我們。正因為這樣,那些客戶就不會滿足於一般法律服務,而希望得到高價值、高質量的法律服務,這就要求我們提供的法律服務產品要專業化,甚至是創新的。另外,現在法律浩如煙海,基本沒有律師能夠說出1979年至今這20年間國家出台了多少部法律、法規,這就給提供法律服務增加了難度。如此情況下,年輕律師如果沒經過系統訓練,去給一個年長的、更懂本專業的客戶提供法律服務就如同痴人說夢。律師業現在越來越專業,很難想像,一個醫科大學畢業生敢在沒人帶的情況下做手術。我們律師也一樣,必須在前輩的指點下才可能去思考總結,才會發覺思維是否嚴密、是否缺陷。國外,年輕律師入行前均會經歷一個長時間的系統培訓,半年、一年甚至更長,但我們還做不到。所以,我們現有的律師事務所的人才梯隊培養模式,現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靠師父帶徒弟。當然,每個師父水平會有高低,每個師父的心態和側重點會有區別,每個年輕律師的領悟能力也會有區別,這對年輕律師的發展速度有很大的影響。我認為關鍵是,跟著師父走,但不能受師父局限,一定要有相對獨立性。因為完成系統的學習和提高,還得靠自己,外因只是條件,內因才是關鍵。而相比師父的傳、幫、帶,依託一個更強有力的團隊作為騰飛的平台,對年輕律師來說應該要更理想,更是一條發展的捷徑,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即使在事務所里旁聽其他律師討論案件,也要比自己冥思苦想要更容易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作為一個律師事務所,應當建立起系統的人才梯隊培養制度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標考核體系,形成人才培養的流水線制度,即:在總結和歸納科學的培養方法的基礎上,將人才培養制度化和科學化,在律師事務所內部培養的青年律師,都能按照統一、規範、科學和高效的方式對訴訟和非訴訟事務進行處理,從而避免“各帶各的徒弟,十個手指不一樣長”的不利局面。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年青律師的培養和發展課題,針對任何一個律師事務所來說,都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系統工程,這其中不但需要律師協會、律師事務所的不斷努力,年青律師更需要從自身做起,發揮內因的決定性作用,樹立正確的執業理念,才能實現全面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