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買賣契約法

為正確、及時審理商品房買賣契約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約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等相關法律,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第一條 本解釋所稱的商品房買賣契約,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下統稱為出賣人)將尚未建成或者已竣工的房屋向社會銷售並轉移房屋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契約。

第二條 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契約,應當認定無效,但是在起訴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可以認定有效。

第三條 商品房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但是出賣人就商品房開發規劃範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並對商品房買賣契約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該說明和允諾即使未載入商品房買賣契約,亦應當視為契約內容,當事人違反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第四條 出賣人通過認購、訂購、預訂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受定金作為訂立商品房買賣契約擔保的,如果因當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訂立商品房買賣契約,應當按照法律關於定金的規定處理;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事由,導致商品房買賣契約未能訂立的,出賣人應當將定金返還買受人。

第五條 商品房的認購、訂購、預訂等協定具備《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商品房買賣契約的主要內容,並且出賣人已經按照約定收受購房款的,該協定應當認定為商品房買賣契約。

第六條 當事人以商品房預售契約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由,請求確認契約無效的,不予支持。

當事人約定以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商品房預售契約生效條件的,從其約定,但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除外。

第七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按照所有權調換形式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定,明確約定拆遷人以位置、用途特定的房屋對被拆遷人予以補償安置,如果拆遷人將該補償安置房屋另行出賣給第三人,被拆遷人請求優先取得補償安置房屋的,應予支持。

被拆遷人請求解除拆遷補償安置協定的,按照本解釋第八條的規定處理。

第八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商品房買賣契約目的不能實現的,無法取得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契約、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一)商品房買賣契約訂立後,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

(二)商品房買賣契約訂立後,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

第九條 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契約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契約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一)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二)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

(三)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第十條 買受人以出賣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另行訂立商品房買賣契約並將房屋交付使用,導致其無法取得房屋為由,請求確認出賣人與第三人訂立的商品房買賣契約無效的,應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