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2024年工作計畫

2、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完成4350個土壤樣品每個樣品18項指標的化驗分析,根據化驗結果和目標產量研發項目區各農戶的施肥配方,由生產企業按配方加工配方肥;製作項目區耕地土壤養分圖和作物測土配方施肥分區圖;按糧食、蔬菜、水果等不同作物和不同土壤類型,做好50個“3414”田間肥料效應小區試驗和10個肥效對比試驗;填寫施肥建議卡9.5萬份並分發到各農戶;舉辦培訓班20期5000人次以上;落實1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中心示範片,組織技術骨幹巡迴檢查和指導各鄉鎮項目的實施,項目覆蓋40萬畝耕地和13萬畝果園。同時,做好水稻高優栽培、病蟲綜防、標準化生產等10多項農業實用新技術的推廣工作,完成旱育稀植6.5萬畝,拋秧種稻1萬畝,水稻群體質量調控1萬畝,脫毒兩薯3萬畝,糧經雙豐栽培2萬畝,間作套種4萬畝的推廣任務。

3、大力推廣新農藥、新化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在全縣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示範片10萬畝,推廣6個新農藥品種或劑型,推廣面積10萬畝次,進一步提高藥效、肥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

4、加大農機新技術新機具試驗示範推廣力度,著力推廣適合我縣經濟作物生產的“小型 、安全、高效”多功能農業機械。

在“五新”推廣工作中,注重培訓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科技套用能力。今年,我局又征訂了300份《福建農業》贈送給各農業行政村和鄉鎮分管農業領導、鄉鎮長,中、高級農業技術人員也積極深入基層舉辦農民技術員和實用技術培訓班。同時,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把農民最需要的生產信息和新品種、新技術送到他們手中。

(五)加強行政能力建設,提高服務農業經濟水平。

1、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一是學法普法。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為契機,做好宣傳普及,努力使廣大農戶都能理解這部法律,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自覺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行動。二是強化農產品生產流通各環節的追溯管理和監督檢查,加大農業投入品源頭整治和餐桌污染治理力度,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從投入品源頭、生產過程、市場準入到餐桌的全程監管。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甲胺磷、甲基對硫磷、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種高毒農藥,突出抓好獸用生物製品質量監管,加大查處非法添加使用瘦肉精、蘇丹紅,萊克多巴胺等違禁藥物的行為。三是推進農業標準化。繼續做好水蜜桃、油柰、黃田馬蹄筍標準化生產示範工作,爭取各鄉鎮都建立1-2個示範片,進一步擴大示範面積。四是支持、發動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進行“三品”認證。擴大已獲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使用權產品的生產規模,提高市場有效供給;爭取黃田馬蹄筍申報“綠色食品”,牧興良種豬擴繁場生豬申報“無公害農產品”;加強農產品包裝標識管理,大力推廣“三品”標識使用,樹立優質品牌形象。五是強化檢驗檢測。繼續做好糧食、果蔬、食用菌等主要農產品產地檢測和上市抽檢,努力爭取擠入~年國家農業部縣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站建設體系項目,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

2、強化農業法制建設,提高農業行政執法水平。一是進一步強化農業行政執法。按照省、市、縣關於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部署,積極開展農資打假等各項專項整治工作,突出抓好種子、農藥、肥料、獸藥等違法案件的查處工作,進一步規範農資市場,保障農民民眾能夠用上“放心藥”、種上“放心種”、施上“放心肥”。二是切實加強減輕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進一步強化領導責任,層層落實《xx縣~年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責任狀》,落實各項監管措施,重點構建源頭防範、監督管理 、重點監控、民主議事、組織保障等五個機制。嚴格執行減輕農民負擔“四項制度”,加大對農村“一事一議”籌資投勞的監管力度,深入開展農民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強化涉農收費監督管理,堅決糾正和查處各種亂收費行為,維護農民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