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計畫

2.認真選擇行之有效的扶貧方式。在扶持方式上,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選擇最有效的扶貧方式。積極發展“公司加農戶”和訂單農業,組織貧困殘疾人從事具有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農產品生產,通過具有市場開拓能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為殘疾人貧困戶提供系列化服務,帶動殘疾人脫貧。

小額信貸是直接扶貧到戶的一種有效方式,投入小,見效快,覆蓋面大,回收率高,特別適合扶持殘疾人就地就近參加生產勞動。各地要積極穩妥地推行,做到扶持資金、幹部幫扶、扶持項目到戶,並提供有效的產前、產中、產後配套服務。

3.大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殘疾人的科技文化素質、勞動技能,是殘疾人增加經濟收入、脫貧致富的基礎。要將培訓作為殘疾人扶貧的重要工作,認真抓好。要有針對性地通過各種不同類型的短期培訓班和各類職業技術培訓機構,廣泛開展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增強貧困殘疾人掌握實用技術的能力。基層殘聯和殘疾人服務社做好殘疾人培訓的組織協調工作,同時根據殘疾人的實際需要,組織科技人員或科技能手進村入戶現場指導。

4.發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殘疾人扶貧。積極倡導、動員黨政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領導幹部、黨員、團員、志願者和其它社會熱心人士,開展扶貧結對活動,單位包村、個人包戶,幫助籌措資金、落實優惠政策、選項目、學技術,帶動貧困殘疾人脫貧。

5.制定落實針對殘疾人的優惠政策。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優惠政策,切實減輕貧困殘疾人負擔,為其發展生產創造有利條件。

6.完善殘疾人服務社職能,為貧困殘疾人參加生產勞動提供全方位服務。縣殘疾人服務社和鄉鎮殘疾人服務分社的主要職責是:全面調查掌握本地區農村殘疾人勞動就業和生活狀況;加強與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合作,協調有關部門,扶持農村殘疾人從事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家庭副業等多種形式的生產勞動,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綜合配套服務;依託農技、科協等部門,組織殘疾人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配合財政、農行等有關部門,落實殘疾人扶貧資金;承擔殘疾人扶貧的日常工作。建立定期巡訪制度,對已解決溫飽的貧困殘疾人進行定期訪問,及時幫助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防止返貧。

殘疾人服務社要注意吸收懂管理、善經營的人才,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同時,地方根據殘疾人服務社工作需要,落實工作經費,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六、組織領導

——殘疾人扶貧開發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協助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實施。

——堅持以省為主、分級負責的原則。實行責任到省、任務到省、資金到省、權力到省。省負總責,縣抓落實,扶貧到戶,效益到人。

——堅持一把手負責制。各級政府領導和殘聯一把手一定要親自抓,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負起幫助、扶持貧困殘疾人的責任。要把殘疾人扶貧開發進展的快慢、效果的好壞作為考核主要責任人政績的重要依據。

——各級殘聯作為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要積極參與扶貧規劃的制定、資金和物資的分配、扶貧項目的實施等工作,確保殘疾人得到有效扶持。沒有扶貧領導機構的地區,要儘快成立殘疾人扶貧領導機構,健全組織,全面開展工作。

——地方各級政府要根據本計畫的要求,制定本地的殘疾人扶貧工作計畫,由殘疾人聯合會和扶貧辦組織有關部門具體實施。

七、統計、監督

——認真做好殘疾人扶貧的統計工作,完善統計報表制度,進行效益分析和總體評價。中國殘聯統一制定了殘疾人扶貧年度統計報表,各地應按要求做到項目齊全、數字真實、及時報送。

——各級政府要將殘疾人扶貧列入統計、監督、檢查範圍,特別要加強對殘疾人扶貧資金的審計,準確掌握殘疾人扶貧工作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中國殘聯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對殘疾人扶貧工作進行專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