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旅遊局年度工作計畫

3、切實推進文化體制創新。創新是文化的本質特徵,是文化發展的不竭動力。一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緊緊圍繞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重塑文化市場主體、完善市場體系、改善巨觀管理等關鍵環節,切實貫徹“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的原則,有計畫、有步驟、平穩有序地推進體制改革。二是重點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文化單位免費服務機制、特色服務機制;推廣劇團、書店改革的經驗,按照“設定崗位、明確職責、競爭上崗、績效考核、獎懲兌現”的步驟,在“四館”推行競爭上崗,激發文化事業的活力。

4、切實加強人才培養教育。人才培養設是實現文化、旅遊、體育持續發展的基礎工作。建立健全崗位培訓制度、技術性業務性專業人才的傳襲人制度,全面提高工作者的業務素質。

三、工作重點

1、啟動曹禺文化產業園機構設定及相關項目規劃、論證、建設工作。啟動曹禺大劇院、中國劇協曹禺劇本獎創作基地和梅花獎藝術交流中心建設論證,推動曹禺文化產業園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2、完成市少兒體校教學場所、體育場所及住宿樓拆遷、還建安置工作。

3、繼續實施龍灣遺址保護與開發工作。力爭在龍灣遺址保護站建成多媒體接待廳。啟動龍灣遺址章華宮復原與推測設計規劃論證。實施龍灣遺址放鷹台遺址群保護實施建設項目、龍灣遺址·章華台—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

4、廣泛開展民眾文化活動。繼續組織實施“月月紅”廣場文化活動,每月組織一場以上大型廣場文化活動;繼續實施送文化下鄉活動,每年完成送文化下鄉100場。在重要節慶日開展大型廣場文化活動,傳播社會主義主鏇律先進文化。

5、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基礎文化、體育設施。完成138家農家書屋建設任務,實現農家書屋覆蓋所有鄉村;抓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

6、做好旅遊線路推介工作,將我市納入武漢——宜昌旅遊線路;加大我市旅遊資源宣傳力度;指導完善旅遊業帶動的旅遊社、賓館、餐飲業服務配套工作。

7、做好旅遊規劃編制工作。根據“xx”規劃要求對“潛江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進行修編,編制完成《“引江濟漢”暨興隆水利樞紐工程旅遊項目控制性詳細規劃》。

8、嚴格督促和指導高石碑鎮窯嶺村旅遊名村創建工作。積極跟進龍灣鎮、積玉口鎮旅遊名鎮申報工作,力爭至少一個鎮申報成功。加強對農家樂經營戶申報星級農家樂、賓館星級申報的指導工作。

9、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力爭菜花龍燈、潛江嗩吶等非遺項目列入全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爭取龍灣文化生態保護區獲批。

10、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工作。完善各單位崗位設定工作。完成曹禺祖居博物館、市民體育中心機構設定工作。加大人才招聘、引進力度,探索建立人才培養機制。

11、加強市場日常監管,開展“掃黃打非”專項鬥爭,維護文化旅遊體育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