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城市管理局年終工作總結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認真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從實現“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目標出發,以建立城市長效綜合管理機制為主線,全力組織開展“改善城市道路環境、提升常州對外形象”行動,深化環衛體制改革,啟動“數位化城管”建設,使我市城市環境面貌明顯改善,為提高市民生活質量、提升城市現代化水平、創建促進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軟環境作出了應有貢獻。

一、XX年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明確標準,落實責任,加大考評,城市長效綜合管理成效顯著

今年,城市長效綜合管理工作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市、區兩級先後成立了城市長效綜合管理考評審員會,13項城市長效綜合管理內容由各區層層分解落實,區、街道、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作用開始凸顯。全市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共同推進城市長效綜合管理工作,城市環境面貌大有改善。

1.制訂辦法,明確要求。根據《關於進一步完善城市長效綜合管理機制的意見》、《市政府關於落實城市長效綜合管理考核的意見(試行)》及其他相關標準和要求,下發了《各轄區落實城市長效綜合管理考評辦法》、《各轄區落實城市長效綜合管理考評計分細則》,確定了長效綜合管理考評的依據。

2.加強考評,落實責任。市城市長效綜合管理考評審員會辦公室從12個市職能部門抽調22名專業人員集中辦公,分成5個專業考評小組展開考評。考評辦明確工作制度,科學選取考評樣本,合理計分辦法,每天考評情況及時上網公布,接受各方監督,確保考評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各區、街道層層落實責任,組成強有力班子,加大轄區的整治和考評。

3.堅持點評、確保成效。市領導高度重視,每月初召開由市長、分管市長及各區區長、分管區長參加的城市長效綜合管理考評點評會,並將考評成績及存在問題在電視台、常州日報等媒體上公布。至11月,城市長效綜合管理點評會已召開了11次,共考核了1萬多個樣本點,檢查出1萬1千多個問題。科學合理的方法手段、嚴格嚴肅的考評點評,我市“以區為主、屬地管理”的城市管理“兩級政府、三級管理”體製得到了深化和拓展,我市城市長效綜合管理實現了春節初見成效、國慶大見成效的目標,長效綜合管理效果開始顯現。

(二)精心組織,共同協作,攻堅克難,最佳化城市道路環境行動圓滿完成

根據市政府《關於開展“最佳化城市道路環境、提升常州對外形象”行動的實施意見》精神,按照敞開城市空間、美化道路街景、提升建築風貌、升格綠化品味的基本思路,在市各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和精心組織下,至今年9月城市主要道路市容環境綜合整治任務順利完成。資金投入總量近6.5億元。

1.桿線入地工程。遷移10kv供電架空線入地8公里,對電信、移動、網通、鐵通、有線電視等基礎通信弱電架空線入地71餘公里,淨化了城市空間。

2.地塊折遷、改造工程。拆除危舊、臨時、違章等一批嚴重影響觀瞻的建築共1.135萬餘平方米,對長江路兩側部分地塊進行了收儲及環境整治。

3.綠化工程。完成廣化街、晉陵中路、關河西路、麗華南路等綠化建設1.2萬餘平方米,豐富了道路綠化景觀。

4.街景美化工程。一是對等豐臣海悅、中糧大廈、計生委大樓等十餘處臨街破舊建(構)築物進行了外立面裝飾、裝修,對室外空調機統一進行了隱蔽或遮擋,裝飾總面積為4.6萬餘平方米,努力營造、整合各路段的整體建築風格。二是對60萬平方米的臨街住宅樓進行了粉刷出新。對長江路沿線民房進行了拆遷或修繕,重現江南民居特色,效果顯著。三是按照相對集中,一路一景的要求,對臨街陳舊的建(構)築物進行了粉刷、清洗、出新,總面積為29.1萬餘平方米。中心區域約有7.5萬餘平方米的建築物採用了高檔的氟碳塗料進行粉刷,增強了視覺景觀效果。四是政府投資3762萬元、業主出資1315萬元,運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完成了36個項目的景觀照明工程。同步配套建設30個監控點,以加強對全市燈光照明的系統、終端控制。目前基本形成了以沿街建築為主體,道路、綠化、河道為紐帶,公園、廣場和城市小品為點綴,高、中、低及點線面相結合的都市夜景新風貌。五是整治影響市容的戶外廣告601塊計1.59萬平方米。建設了一批公益性廣告,另外,投入300餘萬元,建設了85隻滾動式電子燈箱廣告,提高了戶外廣告設定水準。拆除陳舊、破損及與市容極不協調的店招店牌1565塊計1.67萬平方米。採用亞克力等新材料,統一製作店招店牌1152塊計9305餘平方米,提升了店招店牌的設定檔次和規範程度。六是新建透景透綠圍牆1656米,新建實體景觀圍牆2419米。在透景圍牆內外種植綠化8280餘平方米,計1.22萬餘株,地皮植物6000餘平方米。七是捲簾店門改造工程。對道路沿線148樘密閉式捲簾店門,統一設計改造為透空式捲簾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