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教育工作總結

三、實踐生活課程,規範群體行為

學生活動的時間空間幾乎都在校內,既給學校增加了教育管理的任務,又為學校拓寬教育渠道,更為主動地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的培養提供了條件。學校提出將學生的校園生活課程化,使校園生活成為目的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課程。

在初一剛入校時,學校就對學生提出“來了就是主人,起步就要正規”的指導口號。教育學生明白“一日生活規範是一周規範、一年規範、一生規範的基礎”。“生活規範是做人規範、學業規範、事業規範的基礎”。入學第一課是十天的軍訓,同時進行的是行為規範教育,通過講解、指導、模仿、強制、激勵等手段,引導學生掌握規範、認同規範、直到自覺執行,形成習慣。管理細節,從學生入學第一天開始,直到畢業,從不間斷和放鬆,同學們在這樣的引導和約束下,逐漸形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風,同學團結友愛。很多家長更是感受到學生到市九中後發生的顯著變化。

對於學生的課餘時間活動,學校安排了豐富的教育活動,文娛活動、體育活動、科技活動合理安排,全校性活動,年級活動,班級活動有序進行。歡快的小品比賽,緊張的辯論賽,激烈的籃球賽,開心的風箏比賽,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多了一分輕鬆,多了一分愉快,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也培養了他們合作、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

四、開展主題活動,著眼終身發展

養成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過程,是永恆不變的,而作為一種教育現象,其內容又是多種多樣的。如何把握養成教育的特點,順應時代變化,捕捉學生需要,較好地處理養成教育過程持續性和內容靈活性的關係,實現養成教育的不斷創新和深化,是實施養成教育的關鍵。我們的體會是堅持不懈地開展系列的、有所側重的、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自覺參與中深化道德認識,踐行道德規範,從而達到養成教育與實踐活動的有機統一。

學校大力開展感恩教育,通過系列國旗下講話,引導學生把感恩的實際行動體現在對老師的尊重上、體現在對父母的理解和關心上、體現在對他人的友善和幫助上。

9月份,學校開展“行為規範養成”主題教育月活動,10月份開展“人人都是環境、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宣傳實踐教育月活動,安排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主題教育月活動結束後,各班都及時進行總結,深化教育效果,政教處也通過全校學生大會對各班的活動情況進行點評,對表現突出的班級和個人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每學年,學校都要組織為貧困同學捐款活動,在政教處、團委的倡議下,同學們將感恩的激情投入到對貧困同學的幫助之中,全體同學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為貧困同學獻上一份愛心,學生參與率達到100%,為幾十名家庭的同學提供了幫助,解決了生活上的困難。同學們認識到自己捐出的是慰問款,獲得的是一份責任和心靈上的滿足。獲得資助的同學也深刻地感到自己得到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幫助,更是同學的關心和友情。這項活動學校已經連續組織了八年,讓同學們在校園生活中面對有困難的人,面對自己的同學知道應該做些什麼,應該有一份愛心和責任心。

學校還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主題教育。如:舉辦“法制教育”、“心理健康”、“交通安全”等講座,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組織全體師生觀看“國防教育”表演,豐富師生的國防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開展“遠離毒品,珍愛生命”、“遠離黑色網咖”、“文明上網”、“提高學生自我防護能力”等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強的意識。

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在活動中也體現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增強了夥伴間的合作與團隊精神,發展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實現了活動中鍛鍊人、活動中培養人、活動中塑造人的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