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農環站2006年度工作總結

在州農業局領導和省農環站、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幫助指導下,楚雄州農環站認真貫徹上級的各項方針政策,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立足本職抓好農業環境管理、農業環境監測、農田生態環增建設和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sO100

一、抓好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職能技術培訓。定期不定期開展政治學習和"四五"普法知識教育,統一收看《延安魂》、《七月彝山禮讚》等電教片及"三個代表"專題知識講座、農業現代化知識講座,提高職工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術素質,教育職工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立足本職多為農業環保事業作貢獻。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積極為大姚地震災區帶頭募捐獻愛民,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此此同時,在楚雄市委黨校為263人農村學員講授了二場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知識講座,為姚安縣鄉兩級農科人員101人講授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知識講座,為全州骨幹茶廠廠長講授了無公害茶葉生產和品牌認證技術講座,參加了雲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澄江舉辦的紗色食品知識培訓班和省農業廳在下關舉辦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培訓班及省環保局、省農業廳聯合組織的畜禽養殖污染培訓班,組織二人職工到省農環站歷時一個月進修培訓,提高了業務技術技能。參加了州農業局組織到山東、陝西兩省考察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系統整理出了符合彝州實際的改革和建設方案。在休體職工的努力下,全年三項成果獲得州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全站各項工作經上級業務部門綜合考核,進入全省前六強之列,被省農環站命名授予"農業部農業環境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楚雄工作站"牌匾稱號。

二、加強農業環境執法管理。一是對州植保站承擔的轉基因生物預備試驗和中期試驗作了檢查。州植保站受美國麥氏基金會資助與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大農學院合作開展"轉RSV抗體基因改進灰飛虱共生菌防澡水稻條紋葉枯病"的研究,在青龍橋基地內用90m2網箱籠罩稻苗控制遷飛接種灰飛虱稻苗,將RSV抗體基因轉導入灰飛虱蟲體,改進共生菌,使雋帶基因工程菌的灰飛虱具有生殖優勢,並在自然群體中增殖,最後取代帶毒的灰飛虱的群體,達到防病目的。該項目通過檢查後按《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列》已向農業部申辦有關手續。二是對州農科所水稻站與省農科院生物所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聯合開展的廣譜高抗稻瘟病D2-1-2基因轉育楚粳香1號水稻品種過程進行檢查,對回交轉育稻瘟病抗性不明顯的相關轉基因材料作了清理淘汰銷毀,並停止了研究試驗。三是調查處理污染農業物事故案件一起,賠償農民污染損失6456元。2006年5月13日,武定縣亞麻廠外排廢水污染近城鎮南街三社黃銀龍等38戶農戶的56畝水稻田,造成稻苗綠葉片變黃,影響農作物正常生長導致減產。經現場勘驗視其不同污染程度,對其中污染程度較輕的40畝每畝補助尿素20公斤,對污染較為嚴重的16畝每畝補助尿素40公斤,每公斤1.9元,折合人民幣補助2736元;對所污染區的56畝稻田整塊作排水處理,補助抽水用工24個,每個工價30元,補助用工費720元;賠償農田污染治理費3000元。所賠償的6456元資金已由廠方兌付給農民,保障了農民合法利益。四是對滇中冶煉廠"9.7"砷化物中毒事件作了檢查,檢查生產原料、生產機械流程及廢水、廢氣、廢渣排放情況,防止泄漏的砷化物向周圍農田漫延、污染農作物生態環境和影響附近農民安全,對超負荷外溢有毒有害煙氣對周圍的蘭桉等植被造成的影響提出了整改方案。

三、組織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現狀調查。按照省環保局和省農業廳統一布置安排,在轄區內組織以縣(市)為單位,鄉(鎮)為基礎,以豬、肉牛、奶牛、羊、馬(含驢、騾)、蛋雞、肉雞、鴨為基本單元,按金沙江和元江流域分散養殖與規模養殖相結合開展調查。經過4個多月的調查,查清我州全年養殖畜禽糞尿產生總量11470579.05噸,其中產生糞便量7378002.06噸,尿液量409257.99噸。涉及金沙江水系流域糞尿量7818612.71噸,元江水系流域糞尿量3651966.34噸。按類型劃分,全州養豬產生糞便總量757473.3噸,尿液量908967噸;養牛產生糞便總量5220952.7噸,尿液量2610476.35噸,養馬、驢、騾產生糞便量741179.95噸,尿液量370598.98噸;養雞產生糞便量49338.09噸;養鴨產生糞便量739.87噸;養鵝產生糞便量690.06噸。查清全州規模化畜禽養殖全年糞尿產生量29439.62噸,其中100頭以上養豬場7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