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統計局工作年終總結

2、適時做好經濟運行分析和統計資料編印。面對新的形勢,我局適時進行經濟運行分析,加強對巨觀經濟運行態勢和各項改革進程的跟蹤分析,搞好對經濟發展走勢的預測,密切關注經濟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寫出分析文章提供給縣委、政府作決策參考。對國內生產總值、農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國內貿易、財政、金融、稅務、勞動工資等國民經濟主要指標,以《季度國民經濟小手冊》方式進行按月傳送;做好《2010年**縣領導幹部手冊》300冊的編印和《第二次農業普查資料》編印準備;對全縣500萬元以上(供電有限責任公司、昆華化工廠、理世食品廠、昊龍有限責任公司樂紅鉛鋅採選廠、龍頭山水都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等12家工業企業)進行了適時監測,按月上報統計數據,並對工業生產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加強了對個體私營經濟的調查和研究。

一年來,統計局共上報統計信息(含經普信息)55期、統計分析文章14篇,按時公布月度、季度全縣經濟運行分析情況。按時公布月度、季度和年度全縣經濟運行分析情況。即:預計2010年gdp實現167914萬元。比上年的164807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難以實現年初目標。其中第一產業預計實現54000萬元,增長6.7%,超過年初目標3.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預計實現70095萬元,同比減少6.9%,比年初計畫的98882萬元減少28787萬元。其中工業預計實現增加值54885萬元,同比減少10.7%,比年初計畫的83432萬元減少28547萬元。主要原因是鋅產品價格的大幅下滑及由於資源限制關閉樂紅選廠。第三產業預計實現43819萬元,同比增長13%。比年初目標降低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今年內事業加資仍沒有訊息;預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907元,比上年增加219元,增長13.0%,完成年初13%的增長目標。其中工資性收入增加60元達529元,家庭經營收入(包括烤菸收入、林產品收入和畜牧產品收入的增加)增加100元達1166元,轉移性收入(包括財政各項補助)增加60元,達197元,財產性收入基本與上年持平達16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全年預計達9600元,比上年的8615元增加985元,增長11.4%,超過年初8%的增長目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全年預計129000萬元,基本實現年初增長20%的預訂目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年預計36217萬元,增長20%,超過年初預訂的15%的增長目標;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完成9391萬元,實現全年增長15%的目標;人口自然增長率預計可實現年初控制在8.5‰的目標;城鎮登記失業率預計可實現年初控制在4.6%以內的目標。

3、以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為目標,不斷提高統計服務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統計工作的第一要務。我局牢固樹立大局觀念,以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為目標,加強對巨觀經濟形勢的分析。組織人員編印和發放“季度國民經濟小手冊”、“**縣主要經濟指針完成情況”、“**縣統計信息”、“統計分析”等為領導及時提供統計資料; 緊緊圍繞全縣婦女兒童的工作發展規劃監測、工業節能減排等工作,統計局深入開展大量的統計調查,提供了有力的統計數據資料。加強部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一年來,傳送大量統計資料和信息到政府信息公開網站,為保證全縣各項工作開展認真做好統計信息服務,為縣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詳實準確的統計數據、分析報告和統計信息,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了高效的統計服務。

4、以縣鄉統計體制改革為契機,不斷強化基層統計工作。根據昭通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昭通市鄉鎮統計體制改革和組建縣級地方調查隊工作的通知》(昭政發[2010]21號)、昭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昭通市鄉鎮統計體制改革和組建縣級地方統計調查隊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昭政辦通[2010]25號)、昭通市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縣等8縣成立縣級地方統計調查隊的通知》(昭市編[2010]61號)和(2010年5月21日)全市統計調查工作會議要求,結合實際,通過縣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局、統計局共同深入調查研究,特制定了《**縣鄉鎮統計體制改革和組建縣級地方統計調查隊的實施方案》。目前,12個鄉鎮統計站人員核編26名,組建工作正在進行中,地方統計調查隊已組建完畢,7名人員已基本到位。抓好基層單位的統計機構建設和統計人員的配備工作,局領導親自做好宣傳、落實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局隊統計人員深入鄉(鎮)村指導、檢查統計工作。

5、加強和規範部門統計工作。進一步加強對部門統計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管理,確保部門統計工作準確、規範。今年建立三項統計聯席會議制度,並於10月下旬在縣政府牽頭下召開了會議,要求部門在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統計資料前,一定要與統計局溝通交流,確保上報的統計資料與提供給上級主管部門的資料相一致,逐步建立政府綜合統計與部門統計的信息共享平台。

6、做好各專業年報工作。一是認真做好計算機網路設備的維護管理,保證數據處理和傳輸渠道暢通。二是集中學習年報檔案精神,要求各專業做好新老口徑指標的銜接。三是及早部署各專業年報工作,培訓鄉鎮統計人員,對農業農村等專業年報予以布置。四是對涉及gdp、農民人均純收入等主要經濟指針認真測算,分析經濟成長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條件,力求各項資料客觀真實地反映全縣經濟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