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農技推廣中心工作總結

一年來,唐河縣農技推廣中心在省、市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在縣委、政府及農業局黨委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黨的xx屆五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圍繞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中心工作,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體系網路的優勢,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按照“突出技術創新,提高集成能力;突出機制創新,提高推廣活力;突出管理創新,提高整體合力”的工作思路,完善“圍繞中心抓重點,圍繞重點抓落實,圍繞落實抓督查”的工作機制,唐河縣農技推廣中心廣泛開展試驗、示範、推廣及項目等工作,均取得了顯著成效。現總結如下:

一、主要做法

為順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一年來,農技中心黨支部及班子成員團結帶領廣大幹部職工,立足本職,開拓進取,務實創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技推廣工作全局,緊緊圍繞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發展目標,不斷強化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性職能,積極推進農技推廣運行機制,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推廣能力和服務能力,促進了農技推廣工作健康、持續、穩定發展,主要是:

(一)大力推廣普及農業實用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科技水平。因地制宜大力推廣優質高產專用農作物品種,示範推廣小麥精量半精量播種和氮肥後移,玉米覆膜和增密高產栽培等增產增效技術;展示、示範、推廣名、優、特、新良種和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示範、推廣優質無公害生產技術;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展示區;示範推廣秸稈還田、緩控釋肥施用等技術;積極探索提高耕地質量和培訓地力的技術途徑,切實加強耕地肥力狀況評價工作,為高標準糧田建設、中低產田改造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二)加強農技推廣能力建設,改善技術推廣手段。利用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加快農技推廣人員知識更新,逐步建立起農技推廣人員繼續教育和定期培訓制度,培養各類農技人員和高技能人才,不斷提高人員素質。一是創新責任管理機制,明確公益性職能,建立公益性農技推廣隊伍,細化崗位職責,健全內部組織,確定崗位目標。實行每個技術人員聯繫示範村3個,推廣實用技術2項,建立示範點1個;二是創新推廣方式,建立農技推廣新機制。主要建立了“農技人員+示範戶+農戶”、“農技人員+基地+農戶”的推廣方式;三是創新需求反饋機制,建立健全服務網路,每個農技人員聯繫10個示範戶或種糧大戶,通過技術服務和技術指導,了解農民所需所求。

(三)建立長效的培訓機制,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統籌農業科技力量,整合縣內科技人才資源,拓寬培訓的針對性。一是在培訓內容上求“全”,既涉及糧食作物,又涉及經濟作物、特色作物;二是在培訓方式上求“活”,既採取針對性培訓,又可採取巡迴式培訓、提高式培訓,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在培訓效果上求“實”,培訓到鄉、到村、到戶、到人,真正使農民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四)創新考核考評機制,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體系。建立農技推廣科技入戶工作日誌制度、述職制度、激勵機制等,調動農技中心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實現農技服務全覆蓋,促進了農技人員進村入戶,加深了與農民的深厚感情,為農技推廣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主要成效

(一)項目工作及成效

1、油料倍增計畫項目順利實施。為進一步提高我縣食用油料作物生產水平,促進農業增收,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2011年,全縣落實花生油料倍增計畫項目面積2.25萬畝,完成項目總投資644萬元。其中,建立萬畝花生高產示範片1個,千畝高產示範方11個,百畝攻關田15個,項目涉及13個鄉鎮(辦事處)30個村委。通過健全組織、強化領導、完善制度、實行契約化管理、加強監督檢查、經驗交流及驗收制度、嚴格資金管理等保障措施落實的同時,大力推廣優良品種、適時早播、合理密植、化學調控等高產栽培技術,花生百畝攻關田實現平均單產445公斤,較全縣平均單產286公斤畝增產159公斤,增56%;花生千畝示範方實現平均單產 370公斤較全縣平均單產286公斤畝增產84公斤,增29 %;花生萬畝示範片實現平均單產308公斤,較全縣平均單產286公斤,畝增產22公斤,增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