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鄉鎮工作總結

xxxx年,鎮政府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xx大精神,齊心協力,頑強拼搏,團結帶領全鎮乾群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完成了上次人代會確定的各種任務,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就。農業總產值 8697萬元,實現糧食生產總量45511噸, 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13%,農民人均純收入2093元,比上年增加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8‰以下。階段性工作,手足口病防治、秸稈禁燒、抗旱保苗都取得了顯著成就。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業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我鎮是傳統農業鄉鎮,農業基礎較差,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形勢嚴峻。年初,我鎮抓住農閒時機,積極發動,認真組織,把吳寨、院寺兩村0.65萬畝低產田進行了綜合治理。其中整修道路31條,長度40.2 公里,植樹XX0棵。先後完成小橋涵建設53座,實現橋、涵、路配套17.6公里。圍繞糧食增鎮政府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通過高產攻關田示範玉米振興計畫,用產業化帶動農業發展。司郢和吳寨兩村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的誕生又為農村發展再注新的活力。

二、“三大經濟”迅速發展

(1)、畜牧經濟走出低谷向良性方向發展。由於畜產品價格上漲,加之惠農政策的落實,使民眾又從畜牧經濟中看到了增收的希望,再次掀起了發展養殖業的高潮,養殖戶又開始了新一輪更大的投入。如解樓村、常青村、永紅村、南街村就有養雞千隻以上的規模養殖戶近30家,高集村、李集村養牛,院寺村、葉元村、沈寨村養豬逐漸形成規模。

(2)勞務經濟得到迅速提升,勞務經濟已成為全鎮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鎮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從農網上捕捉各類用工信息,及時提供給準備外出的農民兄弟,為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導航;發揮勞務輸出經濟能人作用,藉助勞務經紀人的力量為外出務人員牽線搭橋,減少他們外出的盲目性。今年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對於外出又沒有技術的農民,鎮結合陽光工程的實施,積極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去年共培訓縫紉、電焊、車床、電腦等技術農民180多人(次),實現有序輸出近3000人。

(3)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全鎮民營企業389家、產值6000萬元,民營經濟的發展為我鎮經濟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在外務工經商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司郢村、路楊村意向投資近600萬元。上述企業立足本地資源,市場發展前景看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十分可觀。

三、教育工作再創新輝煌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要靠教育來支持,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先治愚。鎮把教育擺上優先發展位置,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280萬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讓學生素質教育得到保證。XX年我鎮新建院寺國小、民德國小教學樓兩座,建築面積1610平方米。李集中學新建教師宿舍樓一座,並創辦職業教育,開設了《計算機套用》等技術培訓課程。為青年學生走向社會奠定了基礎。李集中心國小榮獲亳州市中國小生校園舞大賽利辛賽區一等獎。

四、社會治安再創佳績。

我鎮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當作頭等大事來抓,鎮與十四個村委會簽訂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書》。 堅持每月例會制度,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廣泛開展平安鎮、平安村、平安戶建設,營造平安創建的氛圍。認真做好矛盾糾紛的排查和調處,制定矛盾糾紛的排查和調處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去年,共排查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13起,其中一般矛盾糾紛8起,重大矛盾糾紛5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信訪穩定工作連續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信訪“六無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