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

四、大力實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和“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

今年是全省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和“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的第二年,按照省、市提出的工作要求,我縣出台相關政策措施,各項工作正在有序落實之中。(一)是村莊整治建設全面推進。按照基本達到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和文化繁榮的農村新社區建設的要求,以改路、改水、改廁、改線和垃圾集中處理、違章建築拆除、村莊綠化為主要內容,上半年已有41個村啟動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占全面任務數的60%,完成整治村6個,啟動主要景觀線整治3.2公里,完成規劃編制9個村。(二)是加快示範村建設步伐。我縣幾個市級示範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舊村改造進程,各項工作正在有序地開展。烏牛鎮王宅村舊村改造第三期已開始拆遷;上塘鎮下堡村有關舊村改造方案已經批准,拆遷協定已簽訂,現正在舊房拆遷;橋下鎮六岙村的第一期也已簽訂了拆遷協定;甌北鎮前牌等村拆除了8000多平方米的違章建築,最佳化了村莊布局,保護了土地資源;橋頭鎮坦頭村和烏牛鎮碼道村均組織黨員幹部及民眾到我市其他縣(市)進行考察學習。今年計畫啟動的7個市級示範村,已經全部啟動。至目前,投入建設資金1722萬元,其中縣財政投入210萬。(三)是下山移民穩步推進。今年計畫實施下山脫貧1730戶,6525人,計畫投入資金9458萬元。到目前,已經落實23個下山移民點(小區),共370戶,1100人完成下山移民搬遷任務,投入3100元資金,改善下山移民點(小區)的基礎設施。

五、加快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綠化造林進展良好。

全縣開工建設農田水利項目280餘處,新增灌溉面積0.21萬畝,改善灌溉面積4.11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45萬畝,新增旱澇保收面積0.6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4平方公里。治理河道5.1公里,完成總投資2255多萬元。新建、改建鄉村供飲水工程26處,新增日供水能力0.23萬噸,解決了1.3萬人的飲水困難。春季造林成績顯著:全縣完成跡地更新3582畝,景觀林3100畝,四旁植樹20萬株,林木育苗180畝。結合楠溪江旅遊開發、青山白色治理、村莊示範整治工作,完成了15公里的沿江防護林帶的建設任務。

六、農村政策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

(一)進一步規範完善村賬鄉代理工作。開展甌北、上塘、橋頭等鄉鎮的村級銀行戶頭整頓,從2月份開始至今,組織縣人民銀行及有關鄉鎮對亂開戶進行了集中整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做好會計電算化的年度升級等維護工作,邀請市專家到全縣38個鄉鎮進行了業務指導,確保財務電算化的正常運行。做好縣網路監控中心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二)是切實加強農民負擔管理。我縣今年被市里列入農民負擔重點監管縣,工作形勢嚴峻。我們從年初就對該工作進行了重點部署,與各鄉鎮和縣涉農收費部門簽訂了農民負擔責任書,明確違反責任追究制度。同時要求物價部門認真做好督查,及時反饋工作信息。(三)是積極開展完善土地二輪承包工作。我縣目前仍有13個鄉鎮的21個村未開展二輪承包工作,根據省市的要求,6月底前要全部完成,任務非常艱巨。為此,縣裡成立了完善土地二輪承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多次部署會議。6月4日,召開了由有關鄉鎮的一把手參加的工作推進會,對二輪土地承包工作做了部署,明確下步工作重點和責任。我們根據省市要求,重新修訂了農業承包契約範本委託書、登記表,制定了土地二輪承包工作流程等指導性的材料,規範鄉鎮對該項工作的管理。同時,成立了3個工作督導小組,分別對相關鄉鎮開展定期督促和指導,推動鄉鎮完善二輪土地承包工作的力度。

總的來看,我縣農業和農村形勢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縣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沿江經濟發展迅速,山區發展緩慢,1990年至XX年沿江6鎮工業總產值年增長37.8%,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54%上升到XX年的97%,財政收入占全縣的97%,山區32個鄉鎮財政收入僅占全縣的3%,這種差距仍然在逐步拉大,山區經濟發展的緩慢,已經嚴重影響全面發展奔小康的步伐。

二、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制約因素有增無減。1、化肥、農藥、農用物資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大,比去年同期普遍上漲10-30%,農業生產成本增加。2、山區交通不方便,增加了農產品銷售成本,如梗豆,從楓林運至溫州每斤0.2元,運費每斤0.06元,運輸費用占30%,有的種植西瓜農戶因價格低而運輸費用高無法銷售出去。 3、農村勞動力就業難,由於山區農民文化素質差、技術水平低、信息閉塞,給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帶來困難。4、農業資金投入不足,目前鄉鎮財政嚴重赤字,縣級財政投入農業僅占很少的部分,制約了農業的發展能力。另外,農村用地、農業貸款難和電、水等生產資料的供應不足都嚴重製約了農業的增效、農民的增收。

三、農村建設步履艱難。由於山區集體經濟增收困難,財政用於農村公共設施建設資金有限,村莊整治和環境建設步伐緩慢。土地指標的控制,嚴重製約了農村示範村建設的順利開展。

四、二輪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實、農民的社會保障和農村定銷戶的處理等問題的解決難度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