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2009年上半年農經工作總結

2、制定規範性檔案和調解仲裁文書樣本。 

我縣於去年底建立了縣、鎮兩級土地承包管理委員,縣級建立了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各鎮建立了土地糾紛調解委員會。古南鎮還抽調人員組成專門工作班子,負責土地承包管理、糾紛調解工作。為規範調解仲裁工作,今年4月出台了《綦江縣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試行辦法》,《辦法》共5章74條,對調解、仲裁的程式,案件申請與受理、裁決等作了規定。我們還製作了農村土地承包調解文書樣本5種和仲裁文書樣本33種。對當事人申請調解、仲裁、案件受理、送達調查筆錄格式等進行了統一。經培訓考試首批聘任了60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員。 

3、認真調解處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 

今年上半年,全縣共接待反映土地承包糾紛186件,已調查處理186件。縣直接調查處理8件,接待來訪60餘人次。在直接調查處理的案件中,有一件是縣委副書記交辦的案件,我們經過調查,對其互換的土地確認了經營權,換髮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另有一件現已立案,準備仲裁。還有一件是反映到全國人大後經縣信訪辦轉來的,我們幫助其提供法律依據向縣人民法院起訴。在維護農民的合法利益和農村的社會穩定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贏得了各級領導對農經部門的信任。 

4、依法指導土地流轉管理 

按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的要求,我們積極指導各鎮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轉讓、互換、出租等多種形式的有序流轉,提高土地利用率。為規範土地流轉管理,全縣統一印製下發了規範的各種流轉契約樣本,包括轉包契約、互換契約、出租契約、入股契約等樣本。 

(四)以債務債權摸底清

查為重點,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與財務管理。 

1、深入開展村社債務債權摸底清查工作。 

為了摸清我縣農村債務債權狀況,分析形成原因,提出化解措施,掌握村社集體收支情況,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全國村級債務債權摸底清查的通知》(農辦經[XX]1號)和市農業局的要求,我縣於4月27日召開了專題會議,部署了全縣債務債權摸底清底工作,經過近兩個月的艱苦細緻工作,全面完成了任務,按農業部《農村村級債務數據上報系統》要求,提前分村上傳到了農業部,並形成了專題報告。清理結果是:全縣314個行政村,現有村級賬面資產總額2865.28萬元, 2629個村民小組,社級賬面資產總額2823.71萬元; XX年全縣集體總收入2598.88萬元,集體總支出2389.05萬元, 30%的村和70%的社無自主收入,空殼村社十分普遍。全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債權4206.73萬元。其中村級債權2070.68萬元,社級債權2136.05萬元。全縣XX年新增債務542.79萬元,化解債務216.51萬元,債務總額為4144.42萬元,其中村級債務2668.26萬元,社級債務1476.23萬元。債務最多的村是扶歡鎮石足村,債務總額為155.7萬元。村社債權總額中扣除35%的無效債權後,實際是債務大於債權。 

2、認真開展財務監督和集體資產審計。 

今年上半年,我們進一步加強了對突出的村社“一事一議”籌資、退耕還林、沼氣池建設等資金的重點清理。全縣共審計710餘個單位,查出違紀人員4人,違紀金額5萬多元,已退賠4萬多元。其中縣直接調查審計1件,某鎮一村民小組財務混亂,引起民眾上訪,由農經科牽頭,經組建清理小組,通過兩個多月的內查、外調、召開民眾座談會等方式,基本弄清了民眾反映的問題,維護了集體利益,民眾滿意地說:我們就知道,農經部門是為我們作主的。 

3、認真檢查督促村社財務公開。 

今年5月下旬我們與民政部門緊密配合,組織開展了村務、財務公開情況的全面檢查,並分3組重點對東溪等9個鎮18個村的財務公開進行了抽查,抽查結果是多數村是好的或較好的,財務公開的內容、形式、程式、時間都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少數村存在做賬不及時、公開不規範的現象,對此提出了整改意見。 

4、加強財務數據管理。 

年初,我們通過網路傳輸或深入到各鎮等方式,及時將全縣19個鎮XX年的財務數據收集到縣,分鎮刻錄製成光碟,並督促各鎮落實專人保管,確保財務數據萬無一失。 

(五)進一步強化農業、農經統計工作。 

1、加強農戶收支季度經濟形勢預測工作。 

為了提高數據的準確性,我們進一步加強了基點戶隊伍建設。在去年已抽60個村600戶農戶的基礎上,新增254個村2286戶農戶作為常年農戶收支調查戶。3月底前和6月底前分別對農戶收支一季度和半年經濟形勢進行了預測和分析,並報送了預測表和分析材料。